生均1.5平方米的场地,能保证1500多名学生每周三节体育课、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吗?日前,在“加强城区小场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现场会”上,北京五中分校小场地体育课堂教学观摩和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方式的实践演示解答了人们的疑惑。
列队,交叉错位
小空间,大作为。在操场面积为2350平方米的场地里,三个班同时在篮球场大小的场地里上不同内容的体育课却井然有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对场地大小的要求,经过合理划分场地,科学规划体育课程,使篮球课、十五式太极剑武术课、自我保护技巧展示课在搭配合理的空间里,学生都能得到高效率高质量的锻炼效果。
生均1.5平方米,1500多名学生同时做操却没出现相互干扰,这得益于五中分校独创的“交叉”对列,与以往的“横平竖直”对列相比,“交叉错位”容纳的人数更多。经过反复实践,这种队列已经成为学校开展全员体育锻炼的最佳形式。
新宠,小网足球
“夹包”、“踢毽”、“跳绳”等大众化体育游戏,是为那些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准备的一份“额外加餐”。
学校把拔河、沙包、踢毽、跳绳、小网足球等场地要求不高、体能训练效果好的体育项目引入校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内容。针对很多学生酷爱足球运动,学校专门对小场地如何开展足球运动进行了研究,结合《五人制足球》、《手球》和《冰球》规则,制订出《五中分校小网足球比赛规则》,并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和比赛,最大限度丰富学生体育活动内容。如今,小网足球成了学生们的新宠。
学校成立了“小胖墩儿俱乐部”,每天放学后由体育教师带领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取得了显著的锻炼效果,以2007届为例,小胖墩由入校时的108人减少到现在的24人。
放学后,学生们还有一节课的体育课外活动。变着花样痛痛快快地玩个透,孩子们享受着有限的场地带给他们运动的欢乐。
篮球课上运球练习。本报通讯员周良摄
变着花样玩沙包。本报通讯员周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