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2010-05-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我有话说

O对待马克思主义错误表现:误解、肢解、曲解、未解、消解

O马克思主义要从问题、立场、方法、品格、时序方面来把握

O实事求是是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和方法

O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破除理论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O当代马克思主义要高度凝练通俗晓畅并广为流传入人心

O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大众本性

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这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就强,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得就好;反之,马克思主义就丧失吸引力,就会给社会主义实践带来挫折。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表现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主要有五种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表现。这五种表现严重损害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和理论威信,给社会主义实践带来挫折。

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四个界限”

1、误解:把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化,认为马克思是只注重历史必然性而不注重人的主体性(只见物不见人)。一些人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仅仅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论述,对日常生活世界关注不够,认为马克思是只重视价值判断的伦理学家。

2、肢解:制造所谓“青年马克思反对老年马克思”、“恩格斯反对马克思”、“马克思反对马克思主义”等。把原本是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肢解为多元马克思主义,严重破坏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3、曲解:把马克思当时的个别具体结论当成一般抽象公式到处套用;把马克思主义曲解为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说成一种“新宗教”或“人道主义”;把本来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东西强加给马克思主义,先曲解然后批判。

4、未解:未充分认识马克思的学说首先是一种解释世界的学说,把马克思学说神圣化、片面化和僵化。没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文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和理论特征缺乏深入理解,或虽读了一些文本但没有读懂更没有把握精髓。

5、消解:一些人以怀疑主义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当前问题了、过时了、没有生命力了;一些人从历史虚无主义出发,提出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渺茫论”和“告别革命论”;一些人认为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

针对种种错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现象,20世纪末国内外学界兴起的“回到马克思”、“重读马克思”、“走进马克思”、“走近马克思”、“真正的马克思”、“理解马克思”的热潮至今未衰。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从不同角度,我们可以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阐释。本文主要从问题、立场、方法、品格和时序方面来把握马克思主义。

1、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本性是关注现实人的生活世界,关注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坚决反对形上的抽象思辨,而是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本性中具有强烈的人本情怀和大众关怀。正是马克思主义使无产阶级成为“自己解放自己”的历史发展主体。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基本部分。这三部分共同围绕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最终实现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2、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大众立言并为人民大众提供现世智慧和政治代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那种不关照时代发展和实践要求、不关心大众生存境遇与发展命运的理论,不是马克思主义。

3、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主要包括辩证法、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方法、总体性的方法、社会结构分析法等。就研究方法而言,马克思是从现象去探求本质,从过程去揭示规律;就叙述方法而论,马克思用本质去阐释现象,用规律去说明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坚持科学方法与价值方法的统一。科学方法,是指从客观的角度,通过经验和实证的分析揭示客观规律的方法。价值方法,是指从人的角度考察问题的方法,即考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意义。

4、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这种品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接受来自不同理论、时代和实践的批评与裁判。正是这种科学态度,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5、时序: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它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影响了全世界。

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提升对文本理解的准确性,增强对时代的敏感性,加强学术研究的规范性。这就需要有理论勇气,更需要有思想智慧。

1、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完整准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首先,要掌握精髓,努力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践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要在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文本的基础上,站在实践、时代和科学的前沿,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分析和破解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

2、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密切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而言,就是要对中国经验和世界经验进行概括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无疑需要破除“理论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而破除“理论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关键是要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只有提高理论思维水平,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

3、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完善马克思主义。建构大众形态、学理形态和政治形态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掌握,才能真正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这就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既要高度凝练、通俗晓畅,又要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既要防止过度学术化和过度意识形态化,又要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大众化和中国化。

4、站在大众立场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尊重群众,尊重实践,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核心是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解释力和感召力。马克思主义研究迫切需要回归大众立场。在理论上,需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执笔:韩庆祥、张艳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