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几位大学生“村官”在重庆市永川区何埂镇帮助村民插秧。
▲5月4日,来自青海西宁的工人哈占新在青海玉树灾区为受灾群众搭建板房。年轻的身影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挥洒着汗水与热情。
▲5月4日,在世博轴服务的青年志愿者上岗前合影。几天来,青年志愿者用他们的汗水换来世博游客满意的微笑。新华社发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看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回信。总书记向广大青年朋友致以节日的祝贺,亲切勉励青年和青年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中书写美好的人生。
91年前,一群热血青年振臂高呼,将贫弱的祖国从蒙昧推向觉醒。五四,一个新时代从此开启,五四精神,更成为我们永远传承的精神财富。
91年后的今天,波澜壮阔的时代为五四精神注入了哪些新的内涵?我们又该如何在新时期继承、弘扬、践行五四精神?本报今天邀请首都高校的专家学者,深入解读这一话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期望的――让伟大的五四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
杨河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91年前,由北京大学青年学生率先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91年来,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五四精神不断发扬光大,成为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弥足珍贵的强大精神动力。
正是五四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团结在民族复兴的旗帜下,并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20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为中国赢得了未来;迈入21世纪,在五四精神的光辉照耀下,我们必定会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当今时代又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世界在发展、时代在变化,但五四精神青春不朽,而且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它新的意蕴。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面对时代的挑战,以五四精神为激励自己前行的精神标尺,并与自身的成长道路紧密结合,赋予五四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才能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五四精神的灵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五四精神的内核。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在全球化、市场化、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时代之下,传承五四精神根本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改造社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弘扬五四精神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勇于担当堪当重任
刘川生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研究员: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0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中,在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当代青年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奉献精神,向祖国和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崭新的精神风貌和优秀的整体形象。
史宗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新的时代,伟大的五四精神依然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刚刚过去的2008、2009年,都是极不平凡的年份,青年学生们也有机会更多思考国家的发展与自身的责任。
汶川地震后,清华学生第一时间里自发排起无偿献血的长队;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比赛中,三千多名清华学子为了参加“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盛会,不辞辛苦,坚守岗位,用志愿者的微笑和热诚的服务,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面前,广大学子沉稳镇定,更加理性地思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选择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在国庆60周年活动中,清华全校参与学生达5100多人,除单独组建了“科技发展”方阵外,2400多名2009级新生与武警北京总队官兵在“八天七夜”里受命组建“毛泽东思想标语方阵”,创造了国庆群众游行历史上的佳话。
回望这些重大活动中当代青年学生的表现,既让人感到欣慰、高兴,也展示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果。在这些重大政治活动中,当代青年的表现已经让全社会感受到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
高扬旗帜勇攀高峰
杨河:
五四运动以来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中国共产党的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最高风范。在当代中国,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五四运动所指引的方向和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进。
高校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过去是五四运动的先锋,今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始终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不断深化对我国历史和国情的认识,深刻领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要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到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及时把握知识经济和世界科技革命发展趋势,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张雷声:
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精神根源,是强国的思想基础和前行的动力。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当代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必须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认识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把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转化为强国之行,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增强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使命感,使爱国主义能够真正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力量。
践行五四精神在实践中成长
刘川生:
践行五四精神,一要坚守理想,爱国报国。二要治学修身,全面发展。“立身百行,以学为基”,而“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在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热烈氛围下,青年学子尤其要端正学习态度,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行为习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同时,培养自身的开拓创新能力,大胆质疑,勇于超越,敢于突破固有模式,敢于创造崭新天地。在持续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素养修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争取个人的全面、科学发展。三要勇担责任,乐于奉献。五四运动昭示的青年运动正确方向,就是在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当代青年学生要健康成长、茁壮成才,仍然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扎根基层,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在广阔天地中大展宏图,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
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青年时代的节操对于个体一生的发展影响重大,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想和青年朋友们谈谈节操问题。我认为,对于中国青年而言,节操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坚持爱国主义;第二,忠贞我国的意识形态,坚持核心价值观;第三,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
祖国哺育了我们,热爱祖国是每一个青年人应该具有的素质。五四运动的精神核心就是爱国主义,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仁人志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情怀。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暂不用慷慨激昂地在滚滚洪流中显示爱国心,然而,国际与国内确实存在着干扰我们爱国心的因素,我认为,当我们在面临大是大非问题时,我们能否保持一颗爱国心,真正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成为考验我们爱国心的试金石。青年人要时刻保持警惕,始终保持自己的爱国情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明国情、懂国格、知国耻、树国魂、扬国威,把国家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根本准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祖国利益。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健康的人格对青年人来讲至关重要。“人格”一词可作两种解释:一是心理学里的个性,主要是指气质和性格,涉及个体的差异;二是社会学里的品格,是指道德品质的高低。两者很难区分。健康的人格既包括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和积极的兴趣等个性特征,也反映在个体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人际交往中。目前,在我国创建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青年人也要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塑造。创造性人才是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的结合。创造性人才具有以下创造性人格特征:高度自觉与独立;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中讲求理性与严格;想象力丰富,直觉敏锐和爱好广泛;具有幽默感,文艺才能出色;意志品质出众。以上这些人格特征都是新时期的青年人应该注重塑造的。
史宗恺:
当代80后、90后的青年学生,是在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幸福成长的一代人,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使他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如何把握住这些特点,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青年学生继续发扬爱国、创新、奋进的精神,使五四精神能够薪火传递、生生不息,这是一个深刻而重要的课题,也是时代赋予高校教育者的神圣职责。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与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共迎五四青年节时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五四运动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矢志追求并为之顽强奋斗的宏伟理想。现在,实现这一宏伟理想的光明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注重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善于抓住重大政治活动的有利契机主动而为,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不断弘扬五四精神,引导他们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在实践中为五四精神赋予时代新的内涵,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北京5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