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争取到项目、课题”是高校许多青年教师的苦恼。日前,武汉大学出台文件,改革现行科研评价标准,提高学术评价的科学化程度,特别是改革年度考核办法,逐步实施以单位为对象数年一考核的考核办法。逐步试行代表作制度,探索通过招投标形式对某些学科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一定数量的学者放宽考核年限的做法。
据了解,近年来,武汉大学从学术制度建设、学术生态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入手,探索科研诚信的有效途径,构筑起科研诚信“防火墙”。
目前,该校学术委员会和学院教授委员会在校院两级学术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授委员会不仅有权审议院系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科研计划、发展规划,为院系发展提供咨询意见,而且有权评定院系教学、科研成果,在学院引进人才、职称评定等问题上拥有初审权。“现在不是什么事都是行政领导说了算,‘教授治学’不再是一句空话。”该校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罗紫初教授说。
近年来,全国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武汉大学的决策者较早地意识到,防止学术不端事件发生,既要加强制度建设,更要从科研软环境上着手,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宽容科研失败,让教师们不为评职称所累,不为工作量所累,不为各种评奖所累,而能够潜心于自己的专业,潜心于学术,潜心于创新。
该校建立了多元化的科研项目绩效评估体系,完善了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文科科研考核机制,实施以单位为对象数年一考核的考核办法,营造宽松、弹性的科研环境。重要调研报告和咨询报告也被纳入教师的科研成果。
该校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里,成名专家对青年教师的扶持已成为一种风气,助推着学术生态的良性运转。水利水电学院青年教师熊立华33岁被破格聘为博士生导师,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所有国家层面的项目。他说,指导老师郭生练教授让他独立承担一些重大课题,支持他以项目主持人身份申报国家奖励让在很早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如今,他也把这一优良传统延续到他自己所指导的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