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5月5日电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七位革命先烈静静地安息在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的玉岭山下,虽然先烈们在这里无亲无故,但该镇神武村刘延宝一家四代人数十年如一
1948年秋,在济南战役中牺牲的5位解放军战士的遗体被抬到济南市历城区港沟镇神武村。受部队首长委托,正在支前的刘延宝的爷爷刘修芝与部队官兵一起洒泪掩埋了5位烈士。济南战役结束后,刘家节衣缩食,花钱请人制作了5块墓碑,刻上介绍烈士事迹的碑文,立在墓前,并栽上了松柏,以昭示后人铭记烈士的伟绩。刘家也在那时许下了诺言:世世代代守护好烈士墓。
一句委托,世代承诺。年复一年,刘修芝一家义无反顾地守护着烈士墓。1976年6月,守护墓地28年的刘修芝老人去世了。在弥留之际,他把儿孙们叫到床前,再三嘱咐:“你们要子子孙孙相继祭奠革命先烈,千万不要忘了他们!”1982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烈士墓所在的田地被分给了其他农户。为了不动墓地,刘延宝的父亲三番五次找到村干部,经过协商后,刘家用分到的一块好地顶替烈士墓地交给了他人。此后,刘延宝和父亲在墓地四周种上树木,把墓地整理得更加齐整、肃穆。
父亲患病后,刘延宝毅然担起了第三代义务守墓人的重任。每逢春节、清明节等节日,他同两个弟弟一起,搀扶着老父亲到烈士墓前祭奠、培土。1995年,刘延宝到外地定做了新墓碑,并请工匠刻上了“革命烈士之墓”六个大字,他还动员全家在墓地周围垒起了一道围墙保护墓地。刘延宝一家义务护墓的志愿精神感动了全村群众,村里也拿出资金全力支持他们的护墓义举。1999年,村里修公路时,又发现了两位烈士的遗骨。刘延宝听说后,主动提出申请,在5位烈士墓旁,用砖垒砌墓穴,安葬了两位烈士的遗骨。
父亲去世后不久,刘延宝突患脑血栓,右肢瘫痪并丧失了语言能力。尽管身体不好,但刘延宝仍然坚持每天拄着拐杖,提着马扎,到烈士墓前,一呆就是一下午。今年的清明节前夕,62岁的刘延宝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向村南的烈士陵园。虽然烈士陵园离自家房子只有100多米远,但对右肢瘫痪行动不便的他来说,却要走上十多分钟。“虽然不能说话了,但老刘每天都要到烈士墓前坐坐,看看烈士墓他才安心。”刘延宝的老伴赵本芬说,“现在护墓的任务已经传给儿子刘增龙了,将来还会传到孙子这辈。只要刘家有一个后人,就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一定把烈士墓看守好!”
2008年4月,在山东、浙江两地政府和媒体的协助下,刘延宝找到了唯一知道名字的烈士张忠孝的堂弟张方明。张方明夫妇来到神武村,见到苦苦寻找几十年的堂哥的陵墓,一把抱住刘延宝,热泪盈眶:“我哥是咱们国家的功臣,您也同样是咱们国家的功臣!”
如今,烈士墓地已成为当地村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每年清明节,附近学校的师生们都会到烈士墓前,满怀敬仰地听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敬上亲手制作的小白花,以此来缅怀革命先烈。刘延宝一家四代人的义举为当地村民树立了拥军爱国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