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檀木上的“立体国画”

2010-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易运文 通讯员 陈莉薇 我有话说

丝翎,源于“丝毛”,是工笔国画的一种技法,用于表现动物毛发的精细、飘逸、灵动。檀雕,因创作之载体以珍贵黄檀、紫檀等檀木为主而得名。两者在国画和雕刻艺术领域并不稀罕,但是能够将两者结合,从而产生突破性、创新性的艺术珍品――“丝翎檀雕”,则是深圳人的一种艺术创新品种。

近日,“深圳丝翎檀雕”正

式在深圳亮相。据专家称,这一中国木雕艺术新品种,将有望成为继浙江东阳木雕、浙江黄杨木雕、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之后,成为中国木雕艺术界第五大名雕品种。

工笔国画和红木雕刻的结合

一直以来,中国的雕刻艺术以浙江东阳木雕、浙江黄杨木雕、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四大流派为代表,各据一方。而在深圳,雕刻艺术一直还是空白。

经过近10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深圳的年轻雕刻艺术家陈加国以珍贵的黄檀、紫檀等为原料,运用独创的铁笔丝翎技法、结合传统木雕的工艺,将工笔国画经过再创造并以浅浮雕的形式立体呈现在檀木上,产生了一种新型工艺美术品――深圳丝翎檀雕。

深圳丝翎檀雕的最大特点,就是将我国传统的工笔国画与红木雕刻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丝翎檀雕在雕刻花鸟虫鱼的过程中,将工笔国画“丝毛”的手法运用到雕刻手法中,把国画雕刻在6毫米厚的木质载体上,使作品中的禽鸟如丝般的羽毛立体再现,达到“工写相谐、收放有度,气韵生动、诗意盎然”的纯美境界。利用材质的特点及规划的起伏,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与光影层次感,在木材上产生金属光泽感,同时通过特殊工艺手法,作品不上漆、不上蜡,即可达到润泽、灵动的效果,为木雕这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把书画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深圳丝翎檀雕的问世,不仅填补了深圳雕刻艺术的空白,更是我国雕刻艺术史上的一种创新。它的创作者陈加国,为此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倦的追求。

陈加国初中毕业后就开始打工。正是自己学习瓜果蔬菜类和动物类工艺品雕塑的兴趣,培养了陈加国立体三维创作的空间感,为他将工笔国画转化为立体浮雕的创想埋下了伏笔。

“我本来是在南通那边做红木家具的。我懂雕刻,又对国画很感兴趣。”做了红木雕刻10多年的陈加国本不认识紫檀木。一次,他来到一间出售紫檀木的家具制造公司看材料,发现檀木的细腻质感将有助于雕刻作品的创作。而且那家公司的老板十分赏识陈加国,认为他脑子灵活,便请他过去一边做家具,一边从事艺术品创作。虽然只能拿到缩水一半的工资,但是陈加国认为那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

正是因为对工笔国画的热爱和对雕刻技艺的深入掌握,陈加国有了将两者结合的想法,“雕刻是中国传统的技艺,书画也是中国传统的东西,所以我把两者结合起来,把书画用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陈加国说。

陈加国一边工作,一边研究丝翎檀雕,因为怕浪费昂贵的材料,陈加国起初雕刻都会在檀木上先用铅笔打草稿,“时间长了,现在已经做到心中有画,就不用打稿,直接在材料上雕刻,而且这样作品更能契合我的感觉。”陈加国告诉记者,“做的过程中要全神贯注,不能有纰漏。因为羽毛的拐弯、承接的部位做得不好,整个作品就会有缺陷。”

“一个新的艺术精华”

2009年,陈加国凭借“苍松雄鹰图”获得“江苏省艺博杯”金奖,以及第五届深圳市文博会的银奖,丝翎檀雕从此开始在深圳崭露头角。深圳市宜雅红木家具艺术品有限公司在发现“苍松雄鹰图”后,最终将陈加国请到深圳发展。陈加国表示,深圳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围,深圳的政府和企业对文化产业支持的力度很大。

今年4月10日,深圳创新文化艺术产品“丝翎檀雕”全国专家鉴评会在深圳举行,8位国内工艺美术大师和专家对其创作技法、艺术价值进行了鉴赏和评定。专家认为,丝翎檀雕作为深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有望成为中国木雕的又一典型代表。

全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朱玉成告诉记者,丝翎檀雕的雕刻表现手法他从未见过。他说,一件好的工艺美术作品必须具备立意高、造型美、工艺精、材质好这四个条件,“可以看出,陈加国的作品不可多得!”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会长陆光正评价深圳丝翎檀雕:“我们承认陈加国的雕法是特有的,是深圳这座设计之都诞生的一个新的艺术精华。”

陈加国紫檀雕作品本报记者易运文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