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耄耋老人,生逢盛世,感到荣幸。
去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今年世博会又在上海开幕。奥运会、世博会
说我生逢盛世,说我们中华民族现在处在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不是我们自己吹嘘,这是被世界所公认的。甚至包括少数对我们并不友好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取得的辉煌成就――中国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面对如此大好形势,担负着提高国家软实力重要职责的文学艺术界,肩负何种社会责任,该怎样对待社会责任?对此,我们应该思考些什么,又该努力做些什么。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文艺老兵,我始终认为:文化艺术界要思索、要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有艺术魅力、给人启迪、催人向上的优秀作品。
从三峡大坝到青藏铁路,从磁悬浮列车到神舟飞船,从北京奥运到上海世博,这些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事都变成了现实,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可是,反映这些波澜壮阔事件的优秀作品有几部!如果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是“钱学森之问”,那我李默然也建议同行们自问一句:这么伟大的时代为什么出不来伟大的作品?
我们应当问,面对沸腾的生活,我们是否存在麻木现象?我们是否曾以“主旋律作品没有市场”为借口,放弃对先进文化的弘扬和引领?我们是否曾迷失在历史的故纸堆里,任意曲解经典,胡编乱造?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曾指出,“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由此我还想到,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现在中央反复倡导的“三贴近”,都强调重视生活,重视实践,生活确实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根。
面对盛大的上海世博会,面对我们所处的盛世,我感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侧面都蕴含着无限的精彩,对此进行挖掘才是文艺创作与表演的源泉。我很赞成文艺创作的多样化,但无论怎样多样化都要根植于现实生活,艺术家永远需要深入现实,反映时代。
(本报记者毕玉才、刘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