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说《党费》、电影和歌剧《党的女儿》改编而成的大型豫剧音乐剧《大别山的女儿》在北京大学演出受到青年学子的欢迎。近日,相关专家举行座谈会,对作品的创新性给予肯定,并就红色经典如何更好地走进校园进行了讨论。
颜振奋(原中国剧协书记处书记):《大别山的女儿》将戏剧和
姜志涛(中国剧协研究员):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像《党的女儿》这样的红色经典是烂熟于心的,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却对此有些陌生,我很担心80后、90后们能不能看下去,不过,从昨天晚上剧场演出效果和北大学生的反应来看,红色经典只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演绎,在他们当中还是能够引起共鸣的,是有生命力的。
李佩伦(中央民族大学教研室主任):把传统戏剧以创新的方式引入大学校园,非常有意义。当前文化舞台存在着不少低俗、庸俗的东西,这些庸俗调笑,将社会理想庸俗化,将社会生活低俗化,这种泛娱乐化不应该成为民族文化的主流,我们要警惕这种文化的堕落。《大别山的女儿》用崇高和庄严呼唤历史的记忆,是对当前文化的一种矫正。
杜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著名文艺评论家):高等院校和剧团的这种合作,让这部戏不同寻常,使我们对如何让经典得到现代的共鸣,有了一些启发。
赵为民(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大别山的女儿》以高等院校和剧团合作的方式,一方面,让学校在办学方面突出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面,让传统经典以创新的方式得到大学生欢迎,以大学生亲自参与的方式得到传承。这样的做法,为我们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也为传统经典,尤其是红色经典更好地走进校园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