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年积淀今朝奉献 文化品牌的成长报告

2010-05-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玉玲 易运文 我有话说

5月15日,“文化湘军”又在深圳文博会上掀起一个高潮――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在主会场牡丹厅发布《中国文化品牌报告》,这已是该中心连续第五年发布报告。

“五年来,我们和中国文化品牌一起成长,见证了中国文化品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欧阳友权动情地说

。“刚开始,我们艰难出发,没有一个数据、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体系,全凭咬着牙坚持、一点点摸索,才终于在业界小有影响。”

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化蛹成蝶”

“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逆势上扬,不仅逆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而动,而且实现自身的华丽转型。无论是新闻出版、演艺等领域的体制性转型,还是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为标识的产业性转型,无不强烈地昭示着:文化不仅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是能带来真金白银的产业!”5月15日新鲜出炉的《2010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在总报告中,概述了2009年文化产业的里程碑式的特点。

“除了总报告,今年还推出了15个分类报告。”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柏定国介绍说,“对电影、电视、新媒体、报业、出版、数字出版、期刊、演艺、会展、音像、艺术拍卖、创意品牌、文化旅游、广告等15个业态2009年度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宏观解析。”

“案例分析依然是今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的一大亮点。”柏定国说,这次遴选了27个在2009年度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中国文化产业品牌案例加以剖析。所选案例,或经济体量位居业内前列,或对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有重大示范作用:

《建国大业》,史上最牛献礼片,这部制作成本仅3700万元的电影,动用了172位明星大腕,并改写了数项票房纪录――首映日票房1500万元,首映第三天票房过亿元,档期内总票房4.15亿元,成为国产片中的最卖座的电影;

华谊兄弟,影视娱乐行业第一股,将“艺术”和“生意”成功组合,通过植入式广告、金融融资、海外票房分成到重组上市等众多举措,成为国内影视界“第一个吃螃蟹”者……

五年历程文化品牌报告相守相随

“自2006年以来,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国文化品牌的研究和推广,5年来共发布文化品牌报告222个。”柏定国教授告诉记者,中心还盘点了连续5个年度发展总报告、29个分类文化品牌年度发展报告、2个省级区域文化品牌报告,重点剖析了186个中国文化品牌个案的成功之道及其发展中的困惑。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金元浦教授认为,文化品牌研究中心在总结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积极推动中国文化品牌“走出去”、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世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学界的作用。

“五年的连续跟踪是有价值的,它记录了中国文化品牌发展的轨迹,保存了每年最经典的文化品牌生态。”柏定国教授如数家珍地回忆着他们劳动成果:除每年发布1个年度总报告之外,2006年发布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等23个文化品牌个案报告;2007年发布湖南卫视等58个文化品牌个案报告和湖南省的省级区域品牌报告;2008年发布腾讯QQ等53个文化品牌个案报告和山西省的省级区域品牌报告;2009年发布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等14个分类品牌报告和25个文化品牌个案报告……

湖南省委宣传部长路建平说,中南大学连续五年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湖南省文化品牌的建设,对中国文化品牌建设也有许多真知灼见,并对未来文化产业品牌发展趋势有了清楚的指向:

低碳、环保的新理念,给文化产业创造最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文化生产领域的需求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为文化品牌发展提供巨大的机会;

以3G、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为契机,中国文化产业从产品销售时代进入文化资本输出时代;

文化品牌发展观念上要坚持资源整合、国际视野、数字化、优势品牌优先、多样性的市场化“五大原则”……

立足高远文化品牌研究必有建树

五年来,中南大学中国文化产业品牌研究中心立足“服务文化产业,推广文化品牌,培养专业人才”的宗旨,以中国首个研究文化品牌的专门机构的高度责任感,全力打造中国第一个发布文化品牌的公共平台,构建中国第一个培育文化品牌的战略高地。

“今年的总报告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品牌的四条建议。”柏定国说道,一是建立国家文化品牌分级制度,厘定各级文化品牌的基本诉求;二是以引导资金和特许经营的方式,落实国家文化品牌战略构想;三是创建国家文化品牌评估标准,推动文化品牌产权交易;四是加快国家文化安全立法步伐,建立国际文化品牌传播与贸易新秩序。

“立足‘敢于承担,创新求异,厚积薄发’的品牌精神,文化品牌报告也要成为‘品牌’。现在的环境是大力鼓励文化品牌的发展。”欧阳友权对文化品牌发展的利好条件一一例举:

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新型文化市场主体,竞争能力会加强,一些文化老品牌会焕发新的活力;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和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文化产业“巨无霸”将成为新的文化品牌;

现在鼓励社会资本更广泛地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这次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联合发布的“文化企业30强”中有4家是民营企业。随着民营资本的进入,文化产业品牌将百花齐放。

“有了这些利好条件,文化企业要抓住机遇,用好用足这些政策,相信未来中国文化品牌会更多、更有价值。”柏定国教授坚定地说。

中国文化品牌报告还将继续做下去,并将与中国文化产业一起成长。

深圳文博会上,观众们带上眼镜体验3D游戏,享受动漫品牌企业提供的文化产品。张雪冰摄

国产原创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入选2010年文化品牌报告,引领中国动漫“羊”眉吐气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