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滑过岁月,带走往昔,留下记忆,泛黄的书卷里,满满当当的过往好似黑白相片,凝重间让人们只敢留下回首瞬间的神往。这重重过往当中,有一个片段是彩色的,有一个片段叫青春。
91年前,红楼法科礼堂的青年,断指血书,“还我青岛”,北大学子在时代的风口浪尖选择了担当。他们走出校园,从沙滩红楼到天
1920年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学子从1919年的“五四”中走过,昂扬过,彷徨过,胜利过,也失败过。那一天,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中,十几个青年人见证共青团事业的开端。青春的理想很简单,想共青团第一任书记高君宇,从山城到红楼,从共产国际到国共合作,跟随李大钊先生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任孙中山先生秘书外出日本……人生尤其闪耀,他说“我是历史使命的走卒”,张扬着青春的激情和敢于睥睨世界的勇气。然而,他也是一个平凡人,也告诉自己的爱人“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人,一个世界不属于你,也不属于我自己,我是历史使命的走卒,”而另一个世界,他便是生死之恋的主角,是写下“一片红叶寄相思”的浪漫诗人,是在陶然亭的雪地里漫步的平凡的青年。
青春究竟是什么?对于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时光,我们凭什么昂扬,凭什么无悔?青年人的探索,用理想的火把照亮前路,我们不彷徨也不迷惑,因为有了信仰将青春凝铸,还有什么是不可以看透的未来?“青年者,国家之魂”。想昔日青年,以青春之力,质朴之爱,挽救中华。是时势造青年,还是青春谱华章?也许,当他们从书斋中探头,一切已然不重要,只那一瞬间,青年人最真挚的爱和最深刻的探索,都献给了这苦难深重的祖国。
究竟是什么成就了“五四”时候的青年学子?是他们自己――他们没有做太多奢华,没有等待,没有犹豫,只是在历史的瞬间,他们让青春与家国同在。红楼里的青年,担当了建立共青团的使命;红楼里的青年,民族危难间去南京请命……红楼里的青年,只是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一切。荣耀过,也迷茫过,成就了,也犯过错。是历史的车轮成就了这曲青春之歌,也恰恰正是这未经世事磨琢的璞玉,成就了一份永远也不会随着时光褪色的鲜活!历史只在你我的手上,不是因为你我不平凡,只是因为,我们是青年,我们的青春与家国同在。平凡,这就是“五四精神”;担当,这就是“五四青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五四青年”永不老。“五四精神”在今天依旧鲜活,不是我们刻意追寻,只是,今日青年与昔日青年一样,如璞玉,如朝阳。我们一样拥有最质朴的热切,拥有最真挚的爱意。“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振奋了中华民族的呐喊,不也仅仅出自那个平凡的夜晚的女排比赛?“小平您好”,历史瞬间成永恒,不也是北大学子在深夜在床单上赶制?青年心中的热切,未经打磨,却足以让年轻的冲动化为梦想的翅膀,让青春飞扬,让历史在我们的画笔下愈加绚烂。今日青年,依然是朝阳,因为我们有整个青春来探索;今日青年,依然是璞玉,因为我们未经世事的心永远有着最美好的向往。让这向往始终与国家同在,让璞玉的心始终不染世俗的哀叹。
青春彗星之迅乎,怎敢不让它如闪电般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