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京市同时被国家科技部和发改委列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创新”成为南京发展的关键词。
创新的关键在科技,科技的关键在人才。创新的背后,是南京巨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引人、聚人、用人,南京市的人才发展路线图让南京尽尝重视人才的甜头。
把人才吸引过来
城市发展,人才是基础。南京作为六朝古都,一直都是人才辈出之地。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南京人意识到,单靠自身的人才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招才引智”迫在眉睫。
靠什么来吸引人才?南京市的“王牌”就是充分的资金投入。南京于今年3月出台了科技创新20条“新政”,其中规定:对把握国际产业趋势、带动南京重点产业取得重大突破的世界顶尖人才,给予300万-500万元项目资助;对突破关键技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领军人才,给予100万-200万元项目资助;对各类紧缺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择优给予50万-100万元项目资助。在未来3年,南京市还将重点实施“三年三个10亿计划”,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引进领军型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宁创业,培育创新团队三个方面各投资10亿元。
如此优厚的资金投入足以让各类人才来宁“大展拳脚”。项目资金不用愁了,人才怎样在南京落户呢?为让人才安心落户南京,南京市又打出了“贴心牌”:每年建设300-500套人才公寓,专门提供给来宁创业创新的专业人才租住,对于向顶尖人才和领军人才提供的住房,三年内免收租金。
人才引进,要“开源”还要“截流”。针对人才大量流向海外造成的人才缺失,南京又推出了“红娘牌”,瞄准了庞大的海外留学人才市场。为了给南京招商项目与海外人才“牵线搭桥”,南京成立了一支特殊的“红娘”队伍,由一批有人脉关系、有信息资源、有服务热情的海外留学人员组成,专门为南京寻觅有才干的海外“女婿”。对于已经落户的海外人才,南京于去年推出了海外人才居住证,俗称南京“蓝卡”,旨在方便海外人才来宁创业和工作,保障海外人才合法权益。今年,南京又在“蓝卡”的基础上,酝酿推出“VIP蓝卡”――海外专家特聘证,“该证将更加注重引入符合南京产业转型、引领南京自主创新的高端领军型人才,体现了南京更加注重以高端人才引领‘三个发展’的战略意图。”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朱志宏说。
将人才集聚起来
怎样把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人气聚起来?南京给出的答案是:让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创新有机会,创业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为了给高等人才制造创新机会,南京使出了浑身解数,提出要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更好地解决海外人才回国后生活方面各种后顾之忧,并在融资等方面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使高等人才在南京能“快速成长、快出成果”。以建邺区为例,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该区专门成立了由发改局、行政服务中心等19个部门组成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帮助办”,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精的人做“项目帮办”,一对一地帮办20多个重点项目,从项目注册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个人日常生活,一揽到底。建邺区委书记陆志鹏说,“在促进高层次人才安心创新创业方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贴心的服务换来人才的快速集聚。目前建邺区人才总量已从2003年的不足2万人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6.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达9791人,年均增幅22%。
贴心服务以情动人,平台建设则以环境聚集人气。这方面南京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各类高校61家,500多家科研院所,86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南京的科教文化资源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载体成为南京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新“风尚”。以鼓楼区模范路科技创新园区为例,仅一条模范马路就一线串联了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等8所高等院校,还聚合了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3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
优质的服务和高水平的平台建设拓宽了人才创新创业的空间。南京优能特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镭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选择到南京创业,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南京集中了全国电力自动化领域70%的产值,“这就是创业的大环境”;二是南京的科教文化资源丰富,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三是南京市政府的优惠政策特别多、力度特别大,“我们创业一年多来,政府在注册、选址和建设过程中提供了保姆式服务,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好的人,让我们想不选择南京都难!”
让人才能量释放出来
人才引进和人才集聚,带来的是人才能量的集中释放和南京市智慧型、创新型城市的实践。“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大大提升了南京的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整个城市转型升级注入了雄厚的人力资本动力。”南京市市长季建业不无自豪地说。
在5月18日举行的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上,一组数据佐证了人才集聚效应释放的巨大能量:15年来,南京留学人员创业园已经培育了80家创新发展企业。近3年园区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共计56项,获得国家专利55项,去年园区上缴税收近1亿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
一个人才就是一个宝藏。郭宏新,中圣集团董事长。1997年立志产学研结合转化科研成果,如今其团队研发的热棒技术已经领先国外10年,并以每年2―3个专利的速度继续科研创新,中圣集团也成为市值过10亿元的海外上市公司。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不仅仅是一个个个体企业的繁荣,更是一个个产业集群效应。南京江宁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戴华杰告诉记者,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设备、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主导产业集群相继凸显出来,2009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53亿元。
人才的集聚带来的更是科技创新能量的井喷式突破。在建邺区,2009年全区专利申请量已达到394件,其中发明128件,同比增长分别为45.9%和82.9%。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50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30个,软件著作权101项,软件产品45个。“这还仅仅是南京一个区的创新量,以这个区为代表,整个南京的创新能力就可见一斑,如果这些科研成果都能转化为生产力,那就相当于核裂变的爆发效应”,南京市委书记朱善璐说,“由此可见,南京的人才大计是走对了路,以后还要坚持走好、走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