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磨砺十载,剑指医疗难题

2010-05-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金振娅 我有话说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语出《黄帝内经》,流传至今。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染疾,生病就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这个话题从未停歇,也从未偏离执政者的视野。

众所周知,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处在中低收入国家之列的中国,尚有近1亿贫困人口,近5亿人相对贫困。要建立一个覆盖13亿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

制度,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

面对这一世界“顽疾”,2009年4月,顶着金融危机的寒风,我国政府启动新一轮医改,开出“中国处方”――确立未来十年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和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下决心在3年内投入8500亿元推进五项重点医改工作的落实。

十年只为磨一剑,剑指百姓医疗难题。

普及基本医疗保障

剑指“看病贵”

[场景]

黝黑的脸上始终带着憨实的笑容,他是李进河,来自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的一位农民,曾因患脑部血管瘤住进北京天坛医院。“看这种病太花钱,要不是参加了保险,我是不敢来看病的。”李进河说,他每年只需交20元,政府资助100元,如果生病住院可以报销医药费的60%。

李进河说的“保险”,就是国家在2003年开始试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截至2009年9月底,参合人口已达8.3亿,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共落实补助资金627亿元。据调查显示,98.1%的参合农民愿意继续参加合作医疗。新农合在解决农民因看病贵导致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

“截至2010年3月底,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0467万人,加上参加新农合的8.3亿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已覆盖超过12亿人。”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2010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医保制度的建立,医保从制度层面覆盖所有人群的目标已得到解决,即制度上实现了全民医保。

新医改提出,要始终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将这一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制度保障人民健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在2009中国医院院长高层论坛上说。

十分明确,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改革公立医院

剑指“以药养医”

[场景]

5月12日,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李智慧因病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交付一定额度的押金办理一张付费卡后,她在挂号、就诊、检查、再次复诊、取药后,一次性结算了自己的医药费,不需要像之前那样单项付费,节约了近三分之一的就诊时间。

目前,像李智慧这样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办理付费卡的患者已有一万多人次。据医院协会统计,患者的就诊时间可就此节约25%至30%,排队次数从平均3次减少到1次。

“‘先诊疗后结算’的方式是在我国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完善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过渡性安排,最终将实现不需要押金即可就诊,最后结算的模式”。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表示,今年将在全国医疗系统内推行这种诊疗方式。

“先诊疗后结算”只是我国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推出的诸多便民举措中的一项。此前,一场“门诊革命”已在2009年10月拉开帷幕――全国所有三甲医院推行预约诊疗服务。随后,旨在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启动,112种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在全国14个省(区、市)73家医院开展试点。

“双向转诊”、“住院医师培训”、“医师多点执业”……一系列提升公立医院技能和服务水平的措施正在探索中前行。

针对看病贵的现状,新医改中对此明确规定,取消药品加成,还利于民,财政将给予一定补贴。但是,公立医院长期形成的“以药养医”的局面沉疴已久,一旦取消药品加成所带来的亏空如何补偿?

据了解,一些试点城市在大胆探索。例如,山东潍坊市选择了部分公立医院试点,探索住院病人按病种、按床日收费,控制医院费用,并将医保基金和新农合基金分别“打包”预付给医院集团,超支不补,结余留用,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减轻患者负担。与此同时,深圳在推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海南在探索“政事分开”的管理体制,江苏在试行临床路径管理……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有一点是必须坚持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必须坚持公益性。”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今年两会上答记者问时指出,医改在今年将进入关键阶段,拥有核心医疗资源的公立医院将在未来的改革中起重要作用。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剑指“药价虚高”

[场景]

黑龙江省大庆市市民张华因为患有丙型病毒性肝炎,前往大庆市第五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治愈这种疾病疗程长达6至9个月。医改前,注射每支干扰素需要80元至100多元,整个疗程需要六千元至一万元;现在同类干扰素只需要30元至50元一支,整个疗程的花费减少了一半。”该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玉华说,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部分药价,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减轻了经济负担。

2009年8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公布了307种适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药物,要求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这些药物,统一采购和配送,并且不允许加价销售。随后,在北京、宁夏等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天津市18个县区中的市六区和滨海新区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行目录,并按照零差率销售……

据国家发改委2009年10月公布的基本药物零售限价,与现行规定价格相比,有45%的药品降价。

据了解,30个省(区、市)已经完成了基本药物的第一次招标,20个省(区、市)已经开始实行基本药物零售率销售。基本药物销售价格比制度实施前下降幅度平均在30%左右。

目前,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百姓在部分医疗机构看病不用再担心药价虚高,这得益于新医改推行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之前的“以药养医”的历史正在逐步改写,期待百姓在未来十年的医改中获得更多的实惠。

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剑指“看病难”

[场景]

“县医院的软硬件和市里三甲医院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尤其是我去了部分乡村巡诊,因为医疗条件不好,去看病的患者也不多,很多病人都是去县里或者市里看完病,取药复查才去乡卫生院。”徐浣白介绍说。作为安徽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徐浣白曾在安徽寿县县医院帮扶半年,对基层医疗服务状况深有感触。

目前,我国执业医师约200万人,平均600多人拥有一名执业医师,与发达国家近似,但这些医务人员多在大城市、大医院,而乡村和基层匮乏,人才的浪费与不足并存。

“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体制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在今年4月27日全国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指出。

“如何使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摆在新医改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百姓‘看病难’主要难在偏远农村地区和大城市大医院,其根源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认为。

在进行公立医院改革探索的同时,新医改也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据了解,中央为此安排了200亿元投资,启动了986个县级医院(含中医院)、3549个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15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有45%的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

医改配套文件提出,3年内要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基本满足“小病在基层”的人力支撑要求。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剑指“苦乐不均”

[场景]

5月6日,6岁的京京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补种了乙肝疫苗。母亲张女士说,以前考虑到费用,没有给孩子接种。现在政府免费给15岁以下孩子补种乙肝疫苗,所以带孩子来这里补种,“新医改为老百姓考虑得挺多的,也期待医改能更多地推出一些惠民措施。”

据了解,目前已有2878万15岁以下的儿童免费补种了乙肝疫苗,而这只是新医改推出的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一项,还有更多的百姓享受到了新医改的普惠阳光――21万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163.7万农村妇女得到宫颈癌免费检查,43.4万农村妇女得到乳腺癌免费检查,320.6万农村育龄待孕妇女和孕早期妇女免费服用叶酸,884.8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得到补助……

多年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在享受医疗资源、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差距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强调“公平”正是我国新医改的目标和初衷。

“对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群众的健康问题不能光靠打针吃药来解决,必须强调预防为主。”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说,这意味着政府担起责任加强疾病预防,保障人民健康。

新医改启动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等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始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目前,全国城乡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到34.9%和8.22%,各省(区、市)已经落实了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毛群安说,在深化卫生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里,是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宝剑锋从磨砺出。如今,在十年磨剑的第一个年头里,承载着13亿人民热切目光的新医改,已在华夏大地全面铺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