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今天如何演绎经典名剧

2010-05-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谌强 我有话说

十年前,重庆川剧院在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的带领下,踏上了一条激活传统川剧艺术、适应当代观众欣赏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之路。今天,当重庆川剧院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上徐徐拉开新编传统川剧《李亚仙》的大幕之际,人们在重庆川剧院的巨大成功中,更加清晰地看到:给传统戏曲创新和发展带来启发意义的“经典名剧、

现代演绎”这一理念,已在沈铁梅和重庆川剧院艺术同仁的十年追求和辛勤耕耘中,在百花争艳的中国戏曲苑地里结出了累累硕果。其中,《金子》、《灰阑记》、《李亚仙》等一部又一部特色鲜明、独具风格和艺术个性的作品犹如精品“折子”,生动勾勒出这台创新“大戏”的迷人风貌。

《灰阑记》:世界名作和川剧改编

几天前,正当赴广东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重庆川剧院的艺术家在为南粤观众进行巡回演出之际,院长沈铁梅却带领一支小分队奔赴上海,应邀参加5月19日上海世博园德国国家馆日活动,为出席活动的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及夫人等德国贵宾演出布莱希特名剧《高加索灰阑记》的川剧版《灰阑记》。

《高加索灰阑记》是世界著名的德国戏剧大师和诗人布莱希特根据我国元代杂剧家李行道的《灰阑记》为故事原本,并结合了《圣经》中所罗门王的故事而创作的一部探讨法律与正义、拷问人性与良心的世界名剧。2008年5月,由中德两国总理共同在北京揭幕的中德友好活动“德中同行”走进第二站重庆时,中德双方合作、由重庆川剧院对布莱希特原作进行了精细而准确的中国化、戏曲化、川剧化改造,成功推出了川剧版《灰阑记》。

《灰阑记》在世博园德国国家馆日活动中亮相的那个晚上,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和夫人等贵宾本来是在演出现场最后面的二层座席上观看,但当演出结束、艺术家们谢幕之际,克勒总统径直通过连接一层大厅的坡道,穿过观众人群来到舞台前,登台祝贺演出成功,将鲜花送给沈铁梅,对重庆川剧院艺术家们将布莱希特名剧改编和重新演绎给予了热情赞扬,并希望《灰阑记》有机会去德国演出。

沈铁梅在回忆两年前进行的此次川剧创新和探索的经历时说,川剧版《灰阑记》的创作演出不是一次简单的改编,而是一次属于我们民族艺术的精彩诠释和演绎,从以往被动接受西方艺术理念的影响,发展到在很大程度上主动彰显中国戏剧的魅力,不卑不亢地坚守我们民族艺术灵魂,《灰阑记》在更大程度上坚持了我国传统戏曲通过内在体验实现虚拟化、程式化、写意性夸张表现的特有风格。

《李亚仙》:经典名剧和现代演绎

在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舞台上亮相的新编古装川剧《李亚仙》,是重庆川剧院再一次以现代人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精心打造的一部“经典名剧、现代演绎”的古典大戏,在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中,别开生面地塑造了一个既至真至纯至性、又不失自尊自爱自省的古代下层女性的川剧舞台形象,古典中渗透着现代意识,现代中弥漫着古典神韵,又一次生动展现了重庆川剧院在已坚守多年并屡获成功的创新和探索道路上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

《李亚仙》的创作表演集中了戏曲作家罗怀臻、戏曲导演谢平安等当代戏剧名家,并由铁梅领衔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孙勇波和黄荣华分别参与主演及担纲领腔。2007年国庆节,倾注了重庆川剧院和沈铁梅大量心血的《李亚仙》在重庆首演,获得观众热情称赞,随即被确定为重庆市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并经修改加工于次年5月在重庆市直辖11周年庆典上演出,再次引起轰动。2008年11月,《李亚仙》作为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重点剧目晋京演出,赢得首都戏曲观众和专家高度的赞扬和评价。

5月21日上午,刚刚结束世博园德国国家馆日活动演出、从上海赶到广东佛山与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演出的剧院同仁会合的沈铁梅,又出现在佛山祖庙古戏台前,参加《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地方戏曲》川剧与粤剧对话活动,与粤剧名家倪惠英、李淑琴和戏曲作家罗怀臻一起,就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时代进程中、民族戏曲尤其是地方剧种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复兴民族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进行了探讨交流,在参加活动、聆听对话的戏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和反响。

重庆川剧院和沈铁梅十年追求、十年创新、十年探索,却始终向着传承川剧、弘扬传统川剧艺术和中华文化精神的目标前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