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你还记得逻辑课吗?

2010-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靳晓燕 我有话说
    温家宝总理在北京35中的讲话中说:“我上学时最大的收获在于逻辑思维训练,至今受益不浅。”这应该说是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得出的箴言。遗憾的是,逻辑思维训练的缺失,恰恰成为我们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之一。

纸上谈兵 学校逻辑教育的困境

在社会上,逻辑的社会功能需求日益强盛。比如,公务员考试、大企业、大公司招录员工考试,把逻辑思维能力作为重要考试点。在国外,美国GRE以及其他很多类似的入学考试都用到逻辑。在国内,一部分学校的逻辑教学得到了加强与发展,但是很不平衡,不少学校的逻辑教学不景气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欧阳中石(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

思维能力之高低是一个人素质如何的重要标志之一,思维能力的提高从各种学科的学习中都能得到,而最直接的应该是逻辑。贺军(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编辑室主任)

《科学思维常识》是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选修课程之一。这本教材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强烈兴趣。既学到了有趣的逻辑推演,又可以与同学一起探寻经典悖论的奥秘……而这些有意思的、很有吸引力的论证、推理、结论,在以往的高中教材中是没有的。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它却受到了冷遇:目前,全国只有福建省一直坚持开设这门课,并将这门课纳入高考,作为选拔学生的课程之一。其他省对这门课,是“望课兴叹”。之所以会“望课兴叹”,主要有这样几方面原因。一是从课程设置看,选修课程不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科。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一个高中学生只需修满政治的四个必修模块,就可以毕业。这意味着,高中学生可以不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二是从教师师资看,政治教师自身受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的限制,对这门课缺乏驾驭能力。三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考什么学什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门课的推广。四是培训的力度有待加强。

刘培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董事长)

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包括大学和中学,有多少人能很清醒、很深刻地认识到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些高校的逻辑课被取消,甚至有的重点大学的哲学系也不开逻辑课。

推进素质教育被定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应当特别关注人的思维素质,应当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受教育者的思维素质。

我想引两位在当代中国教育界有影响力的人物说的话:

一位是钱学森。他提出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并重实施的教育。”钱老的切身体会,是他晚年研究思维科学,总结历史上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的结果。

再一位是钱伟长。他说,“更关键的是逻辑思维,有了这个习惯以后,就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它会带你走向无数个成功。”

当然,逻辑思维训练并不限于上逻辑课。其他许多课程,如数学、语文、哲学、计算机、法学等都可以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关键是教育者要自觉地、深刻地认识到提高受教育者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要自觉地、有效地建立实施逻辑思维培训的平台和开展逻辑思维培训。

逻辑精神缺位 国民教育体系中薄弱的环节

据有关文献记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邀全球500多位教育家,请他们列出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教育目标,结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居16项教育目标的第2位。上个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进行一次教改,规定不论文科理科的学生都必须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张晋峰(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过去我们的教育更多地把精力用在了研究学科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教师教课水平的发展方面,而没有更多地去研究学生的发展,特别是研究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问题。

我们推进素质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逻辑思维素质是人才成长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素质。有这方面的要求,我们在落实《纲要》的时候,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为什么不想办法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素质?

学校的课程里要增加,但是我又觉得,可能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程,应该把它变为一种理念、思想,在相关课程中也贯穿这方面的教育,对不同的学生或者不同的教育,比如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要有所区别。

张建军(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迄今为止,逻辑与科学思维教育仍然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无论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都是如此。这从《科学思维常识》教材的使用现状上也可见一斑。

在新课标所规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科学思维常识”是与“生活与哲学”直接衔接的一门新课程,着眼于从思维方法方面引导学生如何善于求真、善于创新。其基本教学诉求,就是通过科学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以理性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各种社会共同体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社会,即建构理性化社会,而逻辑正是社会理性化的支柱性学科,逻辑精神的缺位即意味着理性精神的缺位。在当前我国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情境下,对于公平正义的多层次、多视角梳理,对于建构各种利益表达论证机制和容纳利益表达论证的制度安排,对于社会信用体系中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相互作用机理的把握,均需要形式理性与辩证理性相结合的逻辑智慧。这就需要在国民教育体系各层次加大健全的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素养,也就是科学思维基本素质的培育。这对于实现《规划纲要》中关于“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目标,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学以致用 逻辑走近大家

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逻辑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实现逻辑学的社会功能,让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得到自由的释放和全面的发展”。

吴家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重视逻辑学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其中的重点在青少年一代。青少年的逻辑教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中学阶段,二是大学阶段,三是研究生阶段。当前,特别要着力加强中学阶段与大学阶段的逻辑教育,这是提高我国青少年一代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和关键环节。

建议把现行的高中课改方案中的“科学思维常识”课从“思想政治”课中分出来,作为一门单独开设的思维训练课,内容适当减少,突出与中学生日常思维与语言表达关系密切的部分,即:如何使用概念,如何下判断,如何进行有效推理与论证,如何防止和识别思维与表达中的逻辑错误等。同时,积极为中学开课培训必要的师资。

汪馥郁(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副董事长)

可喜的是,根据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比如说,在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中,正是“过程与方法”这个目标,既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提出了要求,也为我们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提供了有效的空间。

比如说,新课程标准突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各门不同课程的标准中,都把科学探究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正是在这个要求下,我们生动地看到了逻辑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例如,如何去问题;发现如何运用各种逻辑方法去形成假说;如何对假说进行证实;如何对假说进行证伪;如何处理证实或证伪过程中的复杂性等等,学生们将在科学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实现逻辑思维的有效训练。

由此可见,新课改确实既对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提出了要求,又为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提供了有效空间。但是,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部分教师自身逻辑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不足,恰恰成为引导学生开展逻辑思维训练的障碍和瓶颈。

袁正校(中央财经大学现代逻辑研究所教授)

尽管已离校几十年,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逻辑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实现逻辑学的社会功能,让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得到自由的释放和全面的发展”方面,我们的校友仍然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进一步搞好逻辑学教学,特别是对于逻辑学的理论如何密切联系实际,如何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如何实现逻辑学的社会功能,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就教学方法而言,要以案例教学为主。因为,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育的方法。我们从人们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从报刊杂志中收集、整理出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作为案例。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收集、整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在班级之间进行评比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论辩,不但使学生深刻认识和切实体会到什么是逻辑分析、如何进行逻辑分析,以达到学思知行的统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