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汶川地震孤儿们的安康家园生活

2010-05-3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余长安 通讯员 韩国梁 我有话说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一些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庭。震灾发生两周年之际,我们又走进了灾区,走进成都市双流县棠湖小学和安康家园。这里,住着712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孤儿,还有672名灾区的学生,去感受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感恩”日记

汶川大地震发生不久,

在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帮助下,山东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捐资1.1亿元,在双流县新建“安康家园”。2009年6月,安康家园顺利建成,共接收了来自汉、回、羌、藏、土家等6个民族的712名四川地震灾区孤儿和来自5个不同民族、31个县(市、区)的672名灾区学生。

王双清,今年12岁,她的老家在茂县洼地乡。地震中,她失去了妈妈,在政府的帮助下,她被安排到了双流县棠湖小学。

这是个爱学习的羌族女孩儿,自从到了棠湖小学后,她便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近两年的时间,她记了满满的两大本日记。在一本日记本的扉页上,记者看到了如下一段话:要用感恩的心,去感谢给自己帮助的所有人;要用感恩的心,去发奋学习,长大后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是一本“感恩”日记,日记中记录着小双清成长的点点滴滴。

时间:2009年6月19日天气晴

今天是个好日子,同学们都很高兴,因为我们终于有“新家”了。

教室好明亮呀,课桌都是新的,老师对我们也很好,自己做梦都没有想到会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

我要写信告诉爸爸,我会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努力成才。

时间:2010年元月1日天气小雨新年又到了,我想妈妈、想爸爸了。

今天早上,我的“新妈妈”给我送来了一件崭新的羽绒服,红色的,我好喜欢。我想哭,但我要坚强,“新妈妈”对我跟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我不能让“新妈妈”不高兴。中午的时候,我给爸爸打了个电话,跟他说了这件事,他很高兴。

时间:2010年4月8日天气晴

这几天天气降温,我没注意,自己感冒了。

老师急坏了,“新妈妈”也急坏了,我怎么这么不注意呢?

我请了假,在寝室里休息,“新妈妈”中午给我端来了鸡蛋面,下午黄老师还过来给我补课,我哭了。不是我不乖,是他们对我太好了。

我要快快好起来,好好学习,不让老师操心,我要做懂事的孩子。

记者从小双清日记中摘取了其中几篇,小双清说,学校的老师对他们很关心,生活上还有‘新妈妈’的照顾,新家很温馨。

五年级九班的班主任黄虎说:“九班的孩子都是来自灾区的学生,在学习上有最好的老师指导,生活上也有专人负责管理。”

“幸福”宣言

就读于棠湖小学六年级九班的张洲瑞是来自绵阳地震灾区的孩子,在地震中,他失去了父母。

到棠湖小学读书后,他有了一个新家。

张洲瑞很活跃,如果不是班主任老师的介绍,记者很难想象得到他已经失去了双亲,是个孤儿。

见到张洲瑞是中午。在安康家园的学生餐厅里吃过饭后,张洲瑞走进了寝室。“我要用中午的时间去把换下来的袜子洗了。”张洲瑞说。

当他到寝室找自己的袜子时,却找不到了。在他上午上课的时候,负责管理张洲瑞宿舍的安康妈妈李松兰已经悄悄地将袜子洗了。这让张洲瑞很不好意思:“每次都这样,李妈妈总是抢着把我们衣服洗了。”

张洲瑞对李松兰很亲,用他的话说“就跟自己的亲妈一样。”

李松兰刚开始当安康妈妈负责管理张洲瑞他们这些孤儿时,总是担心。“这些孩子在地震中有的失去了爸爸,有的失去了妈妈,还有的是双亲都走了,我最大的担心是管不好他们。”李松兰说。

但是没多久,李松兰不仅与这些孩子打成了一片,而且孩子们还与她成了很好的朋友。“李妈妈”是孩子们对李松兰的直接称呼。

有一件小事儿,李松兰一直记在心里。去年,李松兰家跟张洲瑞差不多大的孩子生病了,而那时孩子们刚住进安康家园不久,李松兰就没有请假,一直照顾着灾区来的孩子,孩子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家哭着去找安康家园的园长为李松兰请假。李松兰感动地哭了:“没有想到孩子们会这样懂事儿。”

从此以后,李松兰更加尽心,孩子们也更加爱李松兰,“李妈妈”便成了李松兰所管理的4个寝室孩子对她的爱称。

今年母亲节,张洲瑞亲自做了一张写满祝福的贺卡送给李松兰,上面写道:妈妈,我爱你,更爱这个新家,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报答你。

李松兰把这张贺卡放在了自家的床头上。

在孩子们读书的棠湖小学和生活的安康家园里,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

棠湖小学的副校长干云霞对记者说:“孩子们很懂事,我们更会努力,让灾区的孩子在一流的学习环境里健康成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