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惕男孩变“女气”

2010-06-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茜 我有话说

5月31日,北京市崇文区景泰小学的老师学生正为明天举行的合唱进行彩排。这是该校以“阳光男孩、快乐女孩”为主题的男孩节、女孩节活动的一部分。自2007年起,景泰小学便将庆祝儿童节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性别意识教育和人格教育上。

下如此大力气开展性别教育,有无必要?

拯救男孩”

“男生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女生装扮中性,言行粗犷泼辣……这种现象在中学校园里已经不是少数了。”

说这句话的是北京一所示范中学的校长。

另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是男女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北京市海淀区近两万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刚刚完成体质监测。“女生体育成绩明显优于男生”是某体育教师对此次监测结果的总结。海淀区一所注重体育锻炼的小学,对比五年级的各个班级,其中女生优秀率最高的为100%,男生优秀率最高的不到40%。全年级女生都达到良好,而部分男生才够及格线。

我们的男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好学生标准应该是怎样的

“下课铃声一响,我们就像疯狗一样冲出了教室。”这是一个五年级男孩语文作业中用“一…就…”的造句,而作业本上,这个造句被打了一个红红的“×”。

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办公室主任吕文清对这个“×”有自己的看法:“这个造句除了感情色彩不很准确以外,基本正确。而我们的教师就是不能接受!我宁愿我的儿子能像‘疯狗’一般冲出教室,也不希望他每天像绵羊一样窝在家里的电脑前。学校现行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在老师眼里根本没有性别,有的只是好学生和坏学生。好学生的标准是听话、乖巧、安静、认真。慢慢地,所有的孩子都会向这种标准看齐,而这种标准是女孩子的特性。古代的男孩子还要学骑马,要习武、狩猎,这并不全是为打仗,也是为了培养男孩子的性格。男孩子多动,就让他动,别希望他向女孩子一样怕磕怕碰,坐得端正。”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男生女生”选修课已经四五年了。该校心理教师万老师说:“我们开设该课的初衷是希望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性行为,后来也讲了些男女先天的性别差异,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导致能力的不同。现在的漫画、电视节目中的一些男孩子形象,的确不太符合‘男人’标准,但我们努力让学生掌握如何分辨媒体内容的能力,不要受其过多的影响。”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则认为:“应试教育对男孩女孩都不利,对男孩的伤害尤为显著。首先,学校教育漠视性别差异,男孩的一些好动、竞争与叛逆的天性往往被看作缺点;而且,应试教育强调动脑而不注重动手能力,天性‘想跑想跳’的男孩被按在座位上学习,缺乏应有的运动锻炼;接着,学校和社会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把‘成绩搞上去’当作唯一要求,容易使男孩深感挫败。”

“多些男人在孩子身边”

一所幼儿园内,女老师领着一群孩子在做游戏,突然一只老鼠跑了出来,老师尖叫着吓跑了,从此以后,这些孩子看见老鼠就都有了畏惧心理。

“这是真事,不是故事。我们应该多些政策,多些男人在孩子身边。”九江职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春明呼吁说。这所学校是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是其优势专业之一。从1980年至今,该校已经培养了近6000余名幼儿教师,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其中男性不到10名。周春明建议:“幼儿园应该有男老师。低龄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幼儿园里只有女老师,培养出的孩子听话有余、勇敢不足。长期以来,受观念影响,男生不愿意当老师,更不愿意当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尽量出台优惠政策,吸纳一些有爱心,品德良好的男生就读学前教育专业。比如江苏省刚刚下发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男生招生计划,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在另一个方面,家庭教育的不完整也影响着“阳光男孩”的成长。景泰小学心理教师刘松梅发现,当前的孩子多缺失父亲的陪伴,父亲大多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而缺乏父亲陪伴成长起来的孩子大都懦弱,缺乏男孩气。我国最近的研究发现:0到6岁这一阶段的男孩,母亲承担的养育责任占到60%以上,其次是祖父母辈,最后才是父亲,仅占15%左右。这种状况就造成男孩缺乏对父亲的性别认同,而对母亲过分依赖;做母亲的过分宠爱儿子,造成母子间的情感联结,容易使儿子造成错觉: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比得上他的母亲。

孙云晓分析说,父教缺席、母教溺爱是导致男孩女性化的两大主因;“性别形成的主要机制是模仿,男孩从小生活在一个相对女性化的环境中,在家里缺少爸爸这个男性榜样,在幼儿园和小学,缺少男教师的榜样,在社会上如果又是一些男不男女不女的娱乐明星榜样,这对于性别形成过程中的男孩是有很大危害作用的。”

(本报北京5月3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