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思维方式的新启迪

2010-06-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翟泰丰(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我有话说

艺术展品一直是历届世博会的精神支柱,这不是偶然的。

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历届世博会,总有那个年代物质的精神反映物,亦即艺术品相随相伴,展示着人类不同文明时期的文化发展史

,数万名美术家把数千件绘画、雕塑以及蚀刻品,展示于世人,留下历届世博会的文化印记。在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印象画派奠基者马奈绘画的《1867年的巴黎世博会》,以当时巴黎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群的构图,勾画了当时巴黎社会的缩影。直至1900年第三次巴黎世博会上,历经42年的求索,印象派形成了强大阵营,集体荣登巴黎世博会。又历经一个世纪之后,马奈、塞尚、高更、梵高、米勒等多位大师的名作,再次走进了上海世博会,通过其作品,把欧洲的文脉,永久地留在世人心中。

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一定的艺术总是那个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那个历史时期物质文明的歌者,为那个历史阶段的文明缝制它特定的彩服,让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光辉耀眼。

建筑美学,是建筑工艺与建筑艺术的统一体,是凝固的美术,是物化的乐章,是一定物质时代的艺术标识,是不同民族性格不同建筑艺术美的大合唱,是人类文明、文化发展进步的标记。

上海世博会是在人类进入低碳文明时代举办的,其建筑美学走进了低碳的宇宙,开辟了建筑美学的新天地。走进世博会建筑群,似是进入了梦幻的世界,神秘的宇宙。在太空家园馆,仰望蓝色苍穹,置身浩瀚太空,让人由衷的感受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何等的亲密,何等紧密地依存着。这里展示着低碳时代建筑师们巧妙的创意,把人们引领到建筑美学新的艺术境界。一座座绚丽夺目又奇妙诱人的低碳建筑群,让人在梦幻中欢欣地看到,低碳生活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

这里有日本会呼吸的“蚕宝宝”,紫色蚕茧可称当代艺术品,却又是薄如蚕翼的“发电膜”,头顶上的呼吸柱,还可以汇集自然风自我循环,让阳光、雨水相伴其中;而意大利馆的“玻璃水泥房”,让阳光变得异常柔和,让人们似乎走进森林,伴着和煦的春风在乐曲中娱乐养神……每一座建筑,都是集聚低碳时代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建筑材料学、建筑美学艺术造型为一体,形成优美奇特的殿堂,把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根脉相融相合为上海奇观。

还有上海“生态家里厢”,让我们确确真真地感受到生活在“低碳”家中的滋味,这里有家庭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太阳能供热水系统,自然通风调温系统,生物能空气净化系统,呼吸墙调温供热系统,热能回收电梯……在上海“生态家里厢”,我们还看到了中国自古以来建筑结构学的文化传统,采自然风、光、热,力保冬暖夏凉,这正是“上海家里厢”文化根脉之所在。

观察上海世博园建筑群,我们会深切察觉到,各国建筑师在追逐低碳美学时,开创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融、相和的科学理念,使他们笔下设计的建筑物,既是当代最新建筑材料学、结构学的逻辑结合体,又是当今最新艺术造型与低碳建筑结构相融合的艺术品,是建筑美学的新发展,也给当代各界学者、作家、艺术家以思维方式的新启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