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教育实践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知轻情的教育理念,即便在倡导素质教育后的相当时期内,青少年的情感状况仍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以致他们的情感没能得到与认知同步的发展,发生了自我适应、学业适应、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甚至出现一些恶性事件,这为世人敲响了警钟: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才,仅有高度发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青少年情感的实际状况究竟如何,存在什么方面的缺陷和问题,尚缺乏调查资料。青少年情感素质概念的提出,为在实践中编制有关的测评量表,全面调查我国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现状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各课教学情感目标,为青少年情感素质结构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而吸收、汇总了各方面信息并经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到的青少年情感素质结构,又反过来为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各课教学情感目标的充实和完善创造了条件。
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在教育中具有双重的育人作用:一方面,它是教育的目标,涉及到青少年从道德到审美、从学习到生活、从处事到交往的为人、为学、为世的方方面面,这正是现代教育所要培养的情感;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的手段,凭借其所特有的一系列功能特性,带动和促进包括认知素质、社会素质、生理素质在内的其他各种素质的发展,充分体现情感素质在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能动作用。
因此,青少年情感素质概念的提出,正是突出强调情感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将其明确纳入素质教育的范畴,使人们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从而促进人们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对青少年素质中情感方面培养的意识,从根本上帮助人们扭转情知失衡的育人局面,倡导情知互促并茂的素质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