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谁知我心

2010-06-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曹继军 我有话说

值此“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国青少年情感的实际状况如何?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卢家楣教授带领团队经过5年研究,通过对全国3类地区、9大城市及郊县、117所学校的25485名学生的实地调查,首次揭开了我国青少年情感现状的面纱。

同时,调查提出了青少年情感素质的概念,为在实践中编制有关的

测评量表、全面调查我国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现状,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青少年情感素质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我国当代青少年总情感素质得分为4.51分,处于问卷中设定的6点等级评分中“有点符合”和“基本符合”之间,属积极正向范畴。

在2层次6大类29种具体情感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发展上的不平衡:

有些相对较高,如生活情感上的幸福感(5.06)、珍爱感(4.92)、热爱感(4.86),道德情感上的关爱感(4.92)、爱国感(4.83),理智情感上的成就感(4.89),人际情感上的信用感(4.79)等;

有些则相对较低,如道德情感上的正直感(3.94)、责任感(4.16),审美情感上的艺术美感(3.96)、环境美感(4.07),理智情感上的探究感(4.22),人际情感上的合作感(4.14)、亲密感(4.19),情感能力上的调控(4.10)和感染能力(4.10)。

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

从调查结果看,我国当代青少年总情感素质得分为4.51分,显现出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的基本轮廓。这一得分恰在两个等级(4和5)的中界线(4.5)位置上,离“完全符合”的(6)还有相当差距。(调查中,1、2、3是负值,4是有点符合、5是基本符合、6是完全符合,3.5是正反向分界线)

情感素质所含的2层次上的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审美情感、生活情感、人际情感和情感能力等6种情感分问卷上得分均数,也都没有达到“基本符合”程度。这说明我国青少年情感素质整体上虽处于积极的正向状态,并非消极的负向状态,但整体水平不高。因此,如果把我国这一代青少年的主流情感说成是贫乏的、荒漠的,这是缺乏客观依据的;但要说是很健康、很丰富的,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男女情感素质存在结构性差异

调查显示,女生的总情感素质得分(4.57)略高于男生(4.44)。

其中,女生在审美情感和人际情感上比较突出,以至于在审美情感及其艺术美感、工艺美感、自然美感、环境美感和人际情感及其合作感、亲密感上都明显优于男生,在道德情感及其责任感、情感能力中的情绪体验方面也有一定优势。但在理智情感中的探究感、好奇感方面,男生则明显优于女生。

而在其余3大类情感(理智情感、生活情感和情感能力)和18种具体情感上,男女得分没有性别差异。

卢家楣:

美国的一项对青年热爱生活和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中也部分印证了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更确切地说,男女青少年情感素质上存在的主要是结构性差异,而非总体水平差异。

这似乎与男女智力发展呈结构性差异的情况相一致,这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培养男女青少年情感素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般认为,女性情感要比男性丰富,发展水平更高。但是,这种情况在我国青少年情感素质调查中,只在部分情感上有所反映。

乐学感自信感,越长大越下降

青少年理智情感随学段升高而降低,出现了似乎令人费解的趋势:高中生理智情感(4.33)低于初中生(4.58),初中生又低于小学生(4.88),且都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这其中主成分是理智感中的乐学感和自信感,它们分别由小学时的5.01和4.88,下跌到高中时的4.10和4.26。

卢家楣: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我国升学竞争日益激烈背景下,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增长而感受到学业压力加重、学业挫折增多、学业倦怠频现的情况有直接关系,进而导致青少年学生乐学感和自信感的衰退。

这个判断在与学生个别访谈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市区和郊县的比较中得到佐证:市区青少年也仅在理智情感中的乐学感和自信感的得分上(4.39,4.54)低于郊县青少年(4.61,4.71),而在其他各种情感素质上均无显著差异,这个现象背后,恰是市区青少年学生的升学压力、竞争压力大于郊县的缘故。

因此,如何让青少年更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提高学习的动力和热情,是值得我们结合新课程改革加以深入探索的课题。

自认学习好,情感素质会同步提高

调查显示,青少年总情感素质、道德情感、理智情感、生活情感、审美情感中的科学美感的得分,会随着他们在班里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的提升而提高。

卢家楣:

其实,在我们调查中的学习成绩,不是客观、绝对的考试成绩,而是一种主观的、相对的自我评价成绩,也就是自己的主观感受。

它虽与平时的考试成绩有关,但并非其直接决定,而是由学生在班中的学习状况的相对水平来决定的。即绝对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影响学生情感发展的直接因素。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青少年更看重的不是成绩本身,而是自己学习成绩在班中的相对地位。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越好,就越有自信,也就越能以积极心态对待周围一切,越有利于各方面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关键是对自己学习状况在群体中的相对地位的评价。

这一发现,给我们如何通过引导青少年良好的自我评价来促进其情感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信息。

师生关系影响青少年爱国感成就感

调查中,青少年学生总情感素质得分与其师生关系,呈同步逐级提高趋势,由师生关系“很差”时的3.85,直至“很好”时的4.76,相差悬殊。

这种同步发展的趋势在情感素质所内含的所有六大情感得分上都得到体现,在对学生11种具体情感上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师生关系“很好”时,学生情感得分中有9项超过或几乎接近5这个较高的分值;而在师生关系“很差”时,学生情感得分有6项低于4。

卢家楣:

以往,人们认为师生关系会因“爱屋及乌”的迁移功能效应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成绩。现在看来,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远不只在认知学习方面,也不只是在情感的某一方面,它对青少年情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

有情施教直接影响情感素质发展

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总情感素质得分,与有情施教的教师比例也呈同步逐级提高趋势。而且,这种同步发展的趋势在情感素质所内含的所有六大情感上都得到体现,在8种具体情感上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学生在教师有情施教比例到达“绝大多数”时,情感得分有7项超过或几乎接近5;而在教师有情施教“极少数”时,学生情感得分有3项低于4。

卢家楣:

可见,教师是否有情施教是继师生关系之后的又一个对青少年情感素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但现实中,教师有情施教的状况并不理想,在我们曾做过的一项对全国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80.3%的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有时”或“偶尔”做到有情施教,8.5%的学生则认为教师根本“没有”有情施教,也就是说将近90%的中学教师没有达到这方面的理想状态。

这说明,我们需要认识到,学校和教师作用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乃至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这对于提高学校和教师在以情优教(包括有情施教和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努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北京6月1日电)

6月1日,浙江省瑞安市仙降镇中心小学举办第三届“校园吉尼斯”趣味竞赛活动,几名小学生在参加“四人五足”比赛。新华社发(庄颖昶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