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改革:活力之源

2010-06-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蕾 我有话说
安徽省肥东县的新华书店撮镇便民店。8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满了各类图书、文化用品,墙上挂满了字画,几个最新款式的电脑摄像头“招摇”地摆放在门口的展示台上,还有进进出出的顾客。面对如此兴隆的景象,谁能想象这里曾经尘封日久、布满蛛网?店主鲁家兴原来是撮镇新华书店的营业员,1988年参加工作,却过不惯上班没事做、下班
就回家的生活。后来新华书店改制,变成市场化运作了,他就自告奋勇来到了便民店。如今的鲁家兴虽然忙碌,却快乐着。两年来,每月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新华书店便民店”也因其便利的优势,成为安徽妇孺皆知的文化品牌,也是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推进农村网点混业经营的一个创举。

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了攻坚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如何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对不同类型的文化单位实行科学分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记者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剖析。

改革增加文化发展活力

胡惠林(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办公室主任):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同样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所说的那样:“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已不仅是文化范畴的事了,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的重大社会变革。

顾欣(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文化体制改革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真正革除束缚生产力的体制性障碍。体制改变会带来观念改变,观念改变显然会带来机制改变,机制变化则会培养出更多人才,人才最终创造效益。体制改革会激发创作者的活力,活力转变为实力,实力进而产生竞争力,所以体制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体制改革要分类指导

1.公益性文化事业也要改革

孔令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化体制改革不能“一刀切”,针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必须“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采取不同的改革路径。不仅经营性文化单位要改革,就算是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和科技馆、青少年宫等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单位,虽然不搞创收,也要转换内部机制,通过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祁述裕(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文化事业中的有些环节可以产业化。如西班牙著名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是文化事业单位,但因其成功运营,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参观旅游的收入也成为城市重要的财政来源。因此,发展文化事业也要改革创新,搞活内部经营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2.特殊情况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周月亮(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电影学博导):我国国情中有一种介乎于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之间的特殊情况。这主要指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包括国家直属院团和昆曲、京剧等重点保护的剧种,以及交响乐、芭蕾舞等需要逐步培育市场的高雅艺术。对于这种艺术院团,我们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蔡少华(苏州昆剧院院长):近年来我院凭借《玉簪记》、青春版《牡丹亭》等精品取得了不小成绩,这都是“改革”带来的福音。在文艺院团改制中,更新观念最重要。无论是已转制改企的,还是保留事业性质的,都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艺术创作里,艺术的创作生产最终都要面向市场,所以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但这并不代表一味迎合观众,而是要用艺术精品来培养观众的观赏习惯,引领观众的审美品位。

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步伐

1.重塑市场微观主体

周月亮: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主要包括出版社、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电影放映单位、一般演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社以及主流媒体中可剥离的经营部分等,要抓住转企改制的中心环节,重塑市场主体。

齐勇锋(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关键是重塑文化市场微观主体。打造合格的文化市场微观主体,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围绕着这个中心,来推进文化宏观和市场监管体制的改革、市场体系的构建、文化法律法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等环节。

2.推进股份制改造

刘强(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转企改制的下一步是进行股份制改造。实际上,股份制是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组织形式。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既是能够与当代高新技术密切结合的新兴产业,也是对“增量”资金需求巨大、需要进行规模经营、能够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和高速发展的产业,这一切都决定了文化产业最需要也最易于采取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国际上著名的大型文化企业,如美国好莱坞的八大影视公司等,几乎都是具有股份制性质的上市公司和跨国集团公司,其缘由都在于此。因此,对于国有文化企业来说,股份制改革将会是一个大的方向,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高阶目标。

刘平春(华侨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当年深圳市歌舞团由事业单位转制为华侨城集团所属文化企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模式。我们企业本身拥有的世界之窗五洲艺术团、锦绣中华艺术团、欢乐谷艺术团等演出队伍,以及几个景点每年几百万观众的市场资源,不仅支撑我们接过深圳市歌舞团这个品牌,也使其提升了品质。这种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兼并重组,不仅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盘活了国有文化资产,在资金、人才、品牌、渠道、管理等方面,也实现了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壮大了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3.拓宽融资渠道

孔令顺:要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必须多拳出击。比如在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传媒业、网络业、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重点文化产业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推动上市融资,做优做大做强。在有条件的地方,则要鼓励以财政、金融资金为主体,吸收社会资本,组建企业化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等。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的逆势而起,让人们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金融资本大量涌入,再加上国家出台的各种规范指导政策,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指日可待。

4.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祁述裕:文化企业的成长壮大需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最关键的是要健全竞争机制,以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使其最大限度地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次要健全法律体系,规范竞争行为。三是建立完备的文化市场配套服务体系。比如文化资产评估体系、文化产权交易体系,还有以产权交易为核心的各类文化资产交易市场,以及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