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让黑龙江与众不同
――体验上海世博会黑龙江馆
本报记者朱伟光特约记者朱伟华
世博园黑龙江馆外景。吴桐摄
“夏天怎么会有冰雕呢?”“黑龙江馆看起来像一座冰堡,就像真冰做的一样。”“你摸了没有,冰壶体验区那是真冰呢!”“外面那么热,可一进黑龙江馆就感觉特别凉爽,听说馆里有真的冰。”每一位来到黑龙江馆的游客所谈论的话题都离不开冰雪,而这恰恰符合了黑龙江冰雪特色的设计理念。
黑龙江馆展区面积为600平方米,实际展区面积487.30平方米,平均高度7米,最高处8.55米,分为序厅、影视厅、互动区三个部分。从远处看来,展馆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冰雕,而走进这个冰雕内部就像进入一座“梦幻冰城”。冰一样晶莹剔透的外墙,雪一样纯洁柔美的内墙,高高耸立的白桦树,黑龙江馆以鲜明的冰雪特色引人注目。记者迫不及待地走进黑龙江馆,在炎炎夏日,体验这份清凉感受。
情暖龙江体贴周到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人问候墙”。大型等离子电视幕墙中黑龙江籍航天英雄翟志刚、刘伯明,冰雪健儿杨扬、申雪、赵宏博,文艺名人敬一丹、黄宏、程煜等47位黑龙江籍各个领域知名人士,通过屏幕向你“问候”。透过电视墙还可以看到这些黑龙江籍名人分别通过短片倾诉对家乡沃土的眷恋、对世博会成功举办的祝福和对参观者的欢迎与问候。
序厅里,导览视窗通过循环播放展馆平面效果图、浏览路线等信息为参观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
一台类似于ATM取款机一样的机器前,围满了游客。游客只要一站在机器前,屏幕上一顶滑冰帽就会飞过来,戴在人的头上,看上去就好像已经置身于冰天雪地之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互动留影系统,利用摄像头捕捉游客的影像呈现在屏幕上,通过戴帽子等变化多端的互动卡通图片,与游客进行实时互动,抓拍并合成各种趣味横生的照片,待参观结束后,游客可以免费领取照片做为永久纪念。
黑龙江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不能亲自到上海参观的人也能身临其境,黑龙江制作了网上世博会。包括实体展馆的网上再现和网上虚拟拓展空间两部分。实体展馆的网上再现,就是将实体馆展示的内容以三维的形式制作出来挂在网上,只要在网上点击相关链接也能看到实体展馆的立体效果和全部内容;虚拟拓展空间部分将全面展示和推介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历史传承、民俗风情、冰雪文化、旅游资源以及龙江精神等内容。
神奇龙江引人入胜
在110平方米的影视厅里,大型全景体验主题影片《冰雪神韵》正在播放:宽广的冰雪江面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投射出来的,观众坐在椅子上,在呼啸的寒风声中,透过270度的全景屏幕,踏上了通往黑龙江梦幻般的神奇之旅……
在广袤无垠的湿地上,丹顶鹤、白天鹅、白枕鹤、白鹳、飞龙鸟等或徜徉或翔集,东北虎在雪地上肆意嬉闹,丁香花在雨中骄艳地绽放,呈现出一派深邃、悠远、闲适、祥和的自然生态景象。
规模宏大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高大的冰灯建筑群神奇壮美、雄伟壮观,巨大的雪雕如碧似玉、巧夺天工,冰雪与艺术浑然天成,这里是冰雪艺术的世界,是冰雪娱乐的嘉年华。
“中国雪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广才岭的东南山坡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这里积雪期长达7个月,积雪深达2米,皑皑白雪在风力的作用下,随物具形,奔马、卧兔、神龟、巨蘑……千姿百态,仿佛朵朵白云飘落人间,变化无穷;雪乡的夜景尤为美丽,落在房屋和建筑物上厚如棉被、洁白如玉的积雪,在大红灯笼的照耀下宛如天上的朵朵白云飘落人间。而那些奇幻瑰丽、充满童话意境的木屋、灯笼、篱笆、爬犁,更是令人陶醉。
在表演区,杂技、芭蕾等充满黑龙江地域风情的精彩节目正在上演。
影视厅出口通道尽头,记者看到那里展示的金代“铜座龙”的仿水晶材质仿制品,它是我国源远流长的龙文化中唯一的坐姿龙形图腾,是黑龙江省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的见证和早期城市的象征。据了解,铜座龙原物为金代皇帝辇辂上的饰物,青铜材质,实高19.6厘米,重2.1公斤,龙首微扬,张口吟啸,亦动亦静,雄姿威武,集龙头、麒麟背、犬身、狮尾四种动物特征于一身,取犬坐式,尾部上翘,与云纹卷成旋状,原物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内。
感受龙江冰天雪地
带着对龙江风貌的银幕印象,记者来到了互动区。通过交互式多媒体投射影像,配合生动的音效,如身处美丽而富有浪漫色彩的白桦林:冬日,仿佛走在厚厚的积雪上,伴随清脆的“吱吱”声,踏出一串串清晰的脚印,随即又被洁白的雪花所覆盖,一片片雪花散“落”到记者身上,这是多么熟悉而又惬意的情景!初春,冰雪渐渐消融,形成黑龙江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跑冰排”,“小心”地踏着冰排前行,冰排的微微倾斜、晃动引得蓝色的江水泛起阵阵涟漪,带来惊险、刺激的感受。这种“雪中漫步”的奇观,正是黑龙江馆的特色。
在感应式模拟滑雪装置前,游客们排着队争相体验“滑雪”。当游客把两只脚伸进滑雪鞋内,手拿滑雪支棍,站稳身体以后,智能机器系统开始启动。根据滑雪者的滑雪水平,智能机器系统还做出相应的“打分”,上海小朋友盛瑗鑫从未滑过雪,第一次滑只打了1分,她连滑了好几次,因为有好多人排队等候,终于在得了3分后才不情愿地让出了位置。可是不一会,她又重新排起了队,再次轮到,她兴奋地对记者说:“等到冬天,一定让妈妈领着到黑龙江去,滑个够。”
当一块宽两米、长四米的冰壶互动区出现在眼前时,记者能明显感受到真冰带来的清凉惬意。南方来的游客对冰雪十分向往,“是真的,真的是冰!”不少人在摸过之后,兴奋的大叫起来。这块真冰冰壶场地,是按照实际场地的尺寸按比例压缩成型,游客们在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和亲身指导下体验冰壶带来的乐趣。来自安徽的赵先生,第一次将重19.96公斤的冰壶掷出,由于力量大了偏离圆心很远,脸上立刻露出失望的表情。反复几次投掷后,终于将冰壶掷到圆心附近,原本一脸严肃的他十分兴奋。他告诉记者,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才轮到他,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冰壶比赛,就非常喜欢,这次有机会体验一下,绝对不想错过。
未来黑龙江会是个什么样?在这里记者找到了答案。主体由一块面积6米×3.5米的LED屏幕和电子触摸屏构成的科技未来板块,用于播放3D科技动漫影片《未来科技》和13个市地风光片、最值得去的100个龙江景观介绍片。影片《未来科技》,以冰娃、雪娃两个动漫人物为主人公,通过旅游观光的方式,展示黑龙江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利用三维科技将游客带入黑龙江城乡的未来……
声光技术为黑龙江馆营造出自然和谐气氛。许丛军摄
馆长专访
打造晶莹剔透的梦幻冰城
――访黑龙江馆馆长、省贸促会副会长李德山
本报记者朱伟光特约记者朱伟华
走进黑龙江馆,记者看到有两位外国客人正在填写印有黑龙江美丽风景的明信片。上前打听,才知道他们来自德国,想通过此种方式为远在德国的孩子捎去一份来自上海世博会的问候与祝福。黑龙江馆馆长李德山告诉记者:“我们的明信片是免费向游客发放的,深受游客喜欢,尤其是印有冰雪风光的明信片最受欢迎。”
李德山介绍,黑龙江是中国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这里寒地黑土、生态优良、资源富集、开放繁荣,独特的地理区位、自然风光、历史人文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魅力。黑龙江馆到底要建成什么样?2007年底,专家和相关人员围绕黑龙江省资源及特色进行调研,撰写了5万余字的《调研报告》。2008年2月,在组织专家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新闻发布和互联网公开征集黑龙江省参展主题。对《调研报告》和应征的50多份作品分析后,专家们认为,冰雪文化是黑龙江省显著特色,以冰雪为媒介建立起来的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反映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经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黑龙江省参展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冰雪,让我们与众不同。
“黑龙江馆撷取北国冰雪为主要设计要素,通过冰雪文化打造一座晶莹剔透的‘梦幻冰城’。整个世博园区只有黑龙江馆一家以冰雪为主题,‘海宝’落户地最北端、最东端也都在黑龙江省,分别是漠河和抚远……”李德山脸上写满了自豪。
李德山说,黑龙江馆外观设计选用了防火仿冰的新型材料,采取巨型冰雕与中西合璧的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设计手段,通过冰雪展示黑龙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表现黑龙江人坚强、勇敢、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生活在洁净、神奇、梦幻般冰雪城乡的快乐情境。既突出了地域特色,又体现了人文精神,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丰富联想。在LED灯光的照射下,展馆外观晶莹剔透、璀璨夺目,展馆内部冰雪交融、形象生动。
“多数游客一进入黑龙江馆首先会体验到四个字‘冰天雪地’,游客会因为展馆外观的仿冰雪设计而好奇的去触摸外立面墙体,亲自确认是否是真冰。互动滑雪和真冰制作的冰壶互动项目最吸引小朋友,深受年轻人和外国游客的欢迎。”李德山最后告诉记者:“目前,黑龙江馆每日平均接待游客约1.6万人次,估计到黑龙江周期间人数还会更多。我们将以开放、热情、豪爽的姿态迎接全世界宾朋好友的光临!”
黑龙江活动周主打“绿色”“冰雪”牌
俞正声出席栗战书宣布黑龙江活动周开幕
本报上海6月8日电(记者朱伟光特约记者朱伟华)今天上午10时,上海世博会黑龙江“活动周”在世博园宝钢大舞台拉开了帷幕。大型文艺节目《神奇的黑龙江》在此上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宣布2010年上海世博会黑龙江活动周开幕。
上海世博会黑龙江活动周包括四项主要内容:活动周开幕式、活动周主题论坛、活动周演出及“传习区”展示。今天下午在上海浦东南路由由大酒店举行了活动周主题论坛,论坛以“冰雪,让我们与众不同”为主题,以冰雪为主线,畅谈黑龙江“绿色生态”、“绿色农业”、“冰雪运动”、“冰雪旅游”、“边贸经济”等,向世界宣传黑龙江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打“特色”牌、“冰雪”牌和“绿色”牌,宣传黑龙江未来美好生活。
黑龙江活动周期间还将在上海世博园区进行活动周演出。主要内容包括:每天2场在庆典广场演出《神奇的黑龙江》;每天3场在宝钢大舞台大表演区演出大型文艺节目《中华吟》;每天2场在宝钢大舞台小表演区演出民族歌舞节目《民族之声》;以及参加每天在世博园内的巡演活动。文艺演出集气势恢宏与美好细腻为一体,以音乐、歌舞等演出的宏伟气势,体现黑土地的辽阔壮美和高洁的冰雪气质。此外,舞台表演立足民族文化,注重思想性,同时涵盖人文、科技、绿色的主题。以创新发展龙江歌舞、突出冰雪地域特色、创排少数民族舞蹈、挖掘东北民间歌舞艺术资源、创排新节目等特色表演与展出。既能表现祖国北疆黑土地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有魅力,又能促进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在国际文艺舞台上的展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宝钢大舞台展示区,黑龙江省将进行“传习区”(即传统文化习俗展示区)展示。“传习区”展示共14个展位,占地305平方米,运用现代传媒艺术等科技手段,以全新的视角动态展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习俗等黑龙江的民俗文化。
据悉,在黑龙江活动周期间,王?、杨扬、申雪、赵宏博等黑龙江籍名人将参加相关活动。
黑土地不忘当年知青
本报记者朱伟光特约记者朱伟华
“1958年建设北大荒的10万官兵,祝黑龙江繁荣富强”,“冯茵杭州知青不忘黑龙江”、“刘东周北京知青不忘黑龙江”“我爱黑龙江,上海知青”、“黑土地的人,黑土地的心,黑土地的情,永不忘”、“黑龙江精彩亮相世博,说明黑龙江在发展、在前进,作为下乡黑龙江的老知青感到格外高兴与自豪”……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一行行朴素滚烫的文字倾诉着当年“知青”对黑龙江第二故乡的深情与眷恋,镌刻着对“激情燃烧岁月”的追忆与思念,也饱含着对“北大荒”蓬勃发展的希翼和热望。
黑龙江馆设立的《“知青”留言簿》,为广大曾经在黑龙江“上山下乡”的各地“知青”创造一个可以“忆往昔、抒情怀、寄思念、谋发展”的平台。曾在黑龙江鹤岗下乡的李女士在《“知青”留言簿》前异常激动,挥笔留言,强忍泪水主动向记者介绍自己。她16岁从天津到黑龙江下乡,当时日子过得非常苦,但正是这些苦日子塑造了她坚强的性格,在黑龙江的那些日子使她终生难忘,没想到以这种方式重游“第二故乡”。
《“知青”留言簿》为那些曾在黑龙江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谱写奋斗之歌的知青们献上了黑龙江人民的敬意。
世博奶奶来了
本报记者朱伟光特约记者朱伟华
素有“世博奶奶”之称的日本61岁的山田外美代女士和她的家人日前来到黑龙江馆参观。这位曾经在5年前日本爱知世博会创下世博会出场纪录最多的“超级世博迷”来到黑龙江馆后非常兴奋,从未到过黑龙江的她俨然把此次参观当作一次了解黑龙江的冰雪旅程。
好奇心很强又有些孩子气的山田女士,来到互动留影系统前拍照,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还被戴上了会动的卡通小帽子,她开心地用日语高呼“好厉害”、“太棒了”。在影视厅,山田一家认真观看了影片《冰雪神韵》,还品尝了黑龙江省特色天然苏打水。在互动区,山田女士和家人兴致勃勃地排队,不时拿出相机拍摄其他游客体验模拟滑雪时的情景,轮到山田女士时,她轻快地踏上模拟滑雪机,体验了一把滑雪的乐趣。在绿色产品展区,山田女士品尝了产自黑龙江的野生蓝莓系列产品,并仔细留下了联络方式,希望有机会能够购买到产自黑龙江的野生蓝莓产品。黑龙江馆馆长李德山在老人的要求下在她的世博日志本上签字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