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九旬院士余松烈心系田野

2010-06-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本报通讯员 刘观浦 我有话说
飘起的白发、飞扬的神采、爽朗的笑语……6月8日,在滚滚的麦浪中,9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小麦专家余松烈,来到山东泰安市岱岳区马庄,与科技人员亲切交谈,和农民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站在田埂上,余松烈弯下腰抚摸发黄的麦穗,察看穗粒数,观察宽幅播种新技术对小麦群体和个体发育的影响。他对身边的

科技人员说:“要多探索,多切磋。小麦宽幅播种要适时,今年秋播要适度早一点,植株发育7片叶之后,有可能达到亩产800公斤,希望突破亩产1000公斤纪录。夺取小麦高产,既要靠优良品种,又要多种栽培技术综合运用。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拌种,是今年开展的一项新试验,要通过对比总结出经验,技术成熟后进行大面积推广。”

作为深受农民喜爱的科学家,余松烈对土地、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上个世纪末,他研究创造了科研成果15项,其中“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在黄淮海冬麦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为我国北方小麦的持续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田间奔波了60多个春夏秋冬的余松烈仍热恋着土地,把服务“三农”作为心灵寄托,时常来到田间,创造出冬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技术,研制出了新的冬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使小麦平均亩产高达789.9公斤,创造了我国冬麦区亩产最高纪录。

心系田野,90岁高龄的余松烈情感丝毫没有减退,反而更加炽热。为了让农民掌握科学知识,推广先进小麦种植、管理技术,余松烈不顾年迈体衰,坚持顶风冒雨下田野。去年秋季,在他的指导下,泰安市的8个乡镇建立起小麦宽幅播种示范基地,播种面积达到了4.5万亩。与此同时,他还在德州、枣庄、淄博、菏泽、泰安等5个地市11个区县建立起亩产800公斤高产攻关田,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播种,如何管理。现在,正是小麦成熟的时节,余松烈换上整齐服装,戴上白色的遮阳帽,手持拐杖,精神饱满,像过节日一样,再次亲近熟悉的麦田。看到齐刷刷的麦子,手抚子粒饱满的麦穗,他格外高兴,语重心长地说:“心里要时刻装着农村、农业、农民,走好产学研结合的路,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