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山更绿 场更活 业更兴 人更富

2010-06-11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林场,到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缔造了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传奇。通过改革、实践和探索,原山林场已经率先实现了山绿、场活、业兴、人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世纪林改之路,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现实的成功样本。

甩掉“要饭林场”的帽子

淄博市原山林场坐落在鲁中南部山区,是一家生态公益型林场,森林面积42968亩,现有职工1070人,固定、林木、流动等资产达4.6亿元,年总收入过亿元。从1996年发展至今,原山林场从绿化林场到绿化城市,走出林场走向市场,从一个营林事业单位变成了包括林场在内的国有企业集团,其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超前的发展举措、现代的产业发展思维,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改革之初,原山林场也与全国其他国有林场一样――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薄弱,林场发展滞后,职工生活困难,林场处在非工、非农、非城、非乡的“边缘化”状况。如果说还有一点不同的话,那就是这个无论规模和名气在全国只能算小字辈的国有林场,在改革中还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包袱,被当地人称作“要饭林场”。

原山林场1957年建场,在十分艰苦的生产、生活环境下,几代务林人发扬“爱原山无私奉献,建原山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使座座荒山披上了绿装。山绿了,人却依然是穷的。1986年,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作为当时的改革试点单位,财政上把原山仅有吃饭的钱也给断了,几任老场长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都在探索林场的经营发展,先后上了冰糕厂、奶牛场、林工商公司等一批副业单位,但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不适应市场,大部分出现亏损,到1996年底,林场累计负债达2000多万元。当时淄博市又将濒临绝境的淄博市园艺场划归原山管理,两个老大难累计负债达4009万元,126家债主天天轮流上门讨债。同时,园艺场职工已经一年多没领到工资,医药费3年未报一分一厘,有的职工交不起水电费,只好在电灯泡下点蜡烛,有的甚至靠卖血供孩子上学,100多名职工浩浩荡荡到市政府集体上访。

林场要生存,林业要发展,职工要工作,必须要在管护好森林的基础上,努力向外拓展。面对重重困难,1996年底,淄博市对林场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以孙建博场长为首的新一届班子坚持跳出林业办林场,站在市场干林场,在不放松林业管护的前提条件下,坚定不移地走多种经营之路,用大手笔开辟一条林场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在林场副业单位改革上,坚持能股份的股份,能租赁的租赁,能私营、民营的私营、民营,彻底关停并转了那些亏损企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林场已先后拥有了种植、养殖、花木培植、印刷、纸箱、机械加工、酒水生产、食品加工、陶瓷生产与批发等28个多种经营项目,不仅使225名职工重新就业,而且开始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多种经营年产值近亿元。林场陆续偿还了外债,为职工补发了工资和报销了医药费,补缴了各项保险,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林场上下发生了深刻变化。

走上“林业产业化”的路子

“思路决定出路。”职工们有了工作,吃上了饭,但如何让他们过上衣食富足的生活,让原山这块风水宝地变成原山人的聚宝盆,又成了原山班子下一个要攻克的目标。当初,场里提出对各营林区减少倒挂投入(本来政府、林场就没有钱投入),谁承想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林场中层领导到一线护林人员抵触情绪很大。主业人员在一起开了一周的会,最后讨论的结论却是:不同意!

不同意也要改。国家按照林地面积划拨款项,每500亩配备一名护林员,其他富余人员怎么办?是维持现状继续受穷,还是把他们一股脑儿推向社会。林场领导班子认为,国有林场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生态林保护的更好,使每一位护林员有工作干,并过上好日子,保护森林是林业人的强项,关键是要把余下的人员合理安置。但是安置不是简单的一推了之,而是通过分类经营,对林场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让林场主业之外的富余人员投入到林业产业化的大发展上,集中人力、物力,发展林业产业,让产业发展为生态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孙建博说:“我们提出走以副养林的路子,是在林场生存陷入困境的时候,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林迫不得已逼出来的。”

林场果断打出了“原山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通过聘请知名专家论证、设计,发挥森林、古树、泉水、禽鸟等自然景观和齐长城、石海、名寺古刹等人文景观的作用,搞大开发、大旅游,努力使娱乐建筑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协调。又建设了原山游泳池、保龄球馆、森林乐园、卡丁车场、民俗风情园、云步桥、鸟语林、网球场、恐龙谷、爱晚亭、石海栈桥、滑草场、齐鲁古战场遗址等近百个游乐场所、旅游景点,建两处三星级旅游宾馆,对玉皇宫、吕祖庙、颜灵塔、石刻大观园等历史遗迹进行了修复。使原山国家森林公园由过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林场,一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青年文明号,成为闻名齐鲁大地的旅游胜地。林场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0多万元,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并依托“原山旅游”品牌,向周边的旅游景区辐射带动。

在以副养林的同时,原山又依托林场人才、技术优势,成立了原山绿地花园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1000多亩的苗木良种基地,并积极对外承揽绿化工程,大力实施以林养林,走林业产业化的路子。经过良好运作,2009年公司顺利完成了绿化企业二级资质升级,对外承揽绿化工程达2000万元,成为林场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近年来,原山又在完成现有产业升级改造的基础上,着力开发原山房地产项目,打造原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林业产业的不断向外拓展,今天的原山已经成为集林业、旅游业、工副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等五大产业于一身的国有事业单位。

如今原山发展了,林场为职工办理了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职工收入与社会事业单位同步,居住环境成为当地最好的,而且拥有私家车的已经不在少数。原山政工科科长翟玉君说:“林场改革前,不要说分类经营、人员分流,大伙儿是做梦都想调走,而现在,林场职工自我介绍时总会自豪的说‘我是原山人’。”有资料显示:1996年林场职工人数只有310人,截至2009年已经达到1070人,原山的改革不仅没有使人员分流,为社会增加任何就业压力,而且迅速壮大了林场人才队伍,让林场人过上了跟社会人同样精彩的幸福生活。

“森林是我场的立场之本,发展之本,森林也是我们的生存之本;保护好这片森林,是我们对淄博人民做的保证,也是对苍天所立下的誓言。”这是孙建博关于原山林场的精彩论述。如今,这句话已成了原山人的自觉行为。

从“绿化原山”到“绿化城市”

原山林场过去由于经济条件差,在计划经济思想影响下,缺乏强有力的机制保证,加上北方石灰岩山地十年九旱,虽然年年植树造林,但是成活率却非常低,年年栽树不见林。“三分栽,七分管”,为了管理好这片林子,以孙建博为首的新领导班子走马上任后,决定把宜林地分段编号,每人承包一块,包期3年,拿出工资的20%作为抵押金,秋后验收成活率达到85%以上才补发并兑现年底奖金。造林机制活了,调动了职工积极性,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原山林场领导班子深深地认识到,作为林场林业是根本,必须坚持“以林为主,多业并举,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突出发展林业中,实行专业化、现代化、规范化经营,机关实行“三三一”工作制,即三天办公、三天从事造林绿化、一天休息。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差,林场生存都成问题,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一个连工资都不能保障的林业工人,哪能看好生态林,又何谈现代化的林业管护。而如今,通过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在林区道路、防火设施建设等方面每年都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近年来,已经累计投入生态林保护资金上亿元。原山活立木蓄积量由1996年的68380立方米增加到2009年的144520立方米,13年净增76140立方米。林地面积由1996年的40588 亩增加到2009 年的42968 亩,13 年净增2380 亩。同时,由博山区划归原山管理的一万亩荒山也已经变成了绿洲。为了保住这片森林,原山坚持打造“防火就是防人”的管理理念,成立了山东省第一支专业防火队,发明了二轮森林防火摩托车,在全国国有林场中率先建立了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了防火工作的专业化、现代化和人文化管理。为有效地控制火源,建起长青林(公墓),将林区内散落的2000多座坟头迁入长青林,消除了林区内因上坟烧纸造成的火灾隐患。

在发展中,原山与一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绝缘”。当地一家化工厂看中了林场的一块地,愿以1000万元租赁其中的400亩,还有几家企业表示愿意与林场合作开采石材……对于这些见效快、回报高的项目,原山一律回绝了。场领导班子认为,在低碳经济时代,林业毫无疑问是第一固碳大户,其作用比草原和农业都要大,为了国家减排目标的实现,原山必须有所作为。

开发森林旅游,做大绿化产业,带动当地发展苗木培植,原山人所从事的是绿色的事业。同时,森林本身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也进一步显现出来。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固定1.83吨二氧化碳,产生氧气1.62吨。照此计算,仅2009年一年,原山便固定二氧化碳8000多吨,被当地人亲切称作“淄博的肺”。

从“要饭林场”到“爱心原山”

“在社会发展中,林场的地位十分特殊,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桥梁,同时,林场人也是社会人,理应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动因子。”原山林场领导班子认为,建设现代国有林场,国家得生态,社会得资源,林业得发展的同时,林场人也应该切实从中受益,这才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中,原山林场始终坚持要让林场工人切身感受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让林场人真正成为社会人。在当地,很多林场周边的居民说“原山人很富有”。在他们看来,“富有”不仅仅是说林场职工收入高,住房条件好,还包括林改之后的原山人富有爱心,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事实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原山发展的进程中,林场事业、林场工作和林场职工无不折射出“爱心原山”的光芒。其一,广大林场职工默默地管护着4万多亩生态林,虽然它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原山人依然几十年如一日的守望着它,甚至在护林防火、防虫治虫、打击盗伐等方面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促和谐的崇高事业。其二,这些年来,原山在取得不断发展的同时,还先后接管、代管了市园艺场、实验苗圃、林业培训中心等三个单位的人员,相继招收了146名大中专毕业生,并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他们具有为社会分忧的博大胸怀;其三,原山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开发、建设森林博物馆、艰苦奋斗纪念馆,举办生态文化旅游节,广播剧《原山情》还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原山不仅创造了“原山旅游”、“原山绿化”、“原山印刷”、“原山酒业”,更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原山干部职工队伍。昔日的种树人已经成为促进低碳经济、传播生态文明的使者。

而对于林场改革所带给自己思想、生活、工作上的巨大变化,不同的原山人有着不同的感受。68岁的退休职工杨美玲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林场接管了园艺场,自己现在的医疗、养老、住房等一切都将无从谈起。”49岁的职工贾万利表示,对当年的改革自己也曾有很大困惑,而看看原山现在的变化,再辛苦也值得!新进场的大学生花健说:“原山是自己施展才华的舞台,随着林场的发展,这个舞台将更加绚丽多彩。”而在国外留学的职工子女郭佳说:“自己是在原山关爱下成长起来的,一刻也不敢忘记她,然而每次回家又让我感到陌生,变化实在太大了。”

这些年来,原山林场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取得了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原山在发展中先后创造了2个全国第一、4个全省第一、6个全市第一,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每年都有10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的国有林场慕名到原山学习考察。面对原山林场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原山人却很清醒:只能说原山在国有林场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为其他国有林场提供了一点可资借鉴的经验。在盛世兴林的今天,原山要继续坚持现代林业建设,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朝着山更绿、场更活、业更兴、人更富的目标不断迈进。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讲话中指出:“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的不竭动力,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做大做强林业的根本支撑,坚持把加强森林经营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林业改革发展的根本宗旨。”淄博市原山林场的发展正是这一论述的成功实践,它的改革经验为我国现阶段国有林场的改革提供了现实样本,无疑对于破解现代林业发展困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