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媒体几乎每天都有不利于欧元的消息。先是希腊债务危机,接着是国际评级机构调低对西班牙等高债务国的信誉评级,近日又传出匈牙利的经济数据有假,法国、英国的信誉评级也可能因高债务而降低。虽说匈牙利、英国都不属于欧元区,但其与欧元区的经济关系密切,都可能对欧元造成新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欧洲各国的财长磋
欧盟日前出台的“救助计划”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规模高达7500亿欧元,堪称史无前例。从资金规模看,足够支撑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高债务国好几年。但该计划公布后,欧元汇率仅稳定了几天,又重新开始下滑。这完全出乎欧洲政界、经济界和金融界的预料。因为从欧元区的经济情况和欧元的实际内外币值看,“救助计划”的规模足以稳定欧元的汇率。看来,欧元走低的原因已不在欧元本身或欧元区的经济状况。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观点可能有相当代表性。他虽然积极评价欧盟的“救助计划”,但他随口说的希腊债务危机的“传染性可能被低估”,却给了“救助计划”釜底抽薪般的一击,将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国际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砸得粉碎。金融界立即有传言说,想有效对付欧元区的债务危机,7500亿欧元是远远不够的,至少需要20000亿欧元。经过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海啸后,国际资本的心理已变得十分谨慎和脆弱。伯南克上述言论的余音未落,国际金价就出现蹿升,1盎司黄金一度打破1250美元的大关,创历史新纪录。在欧元、美元、股票都不可靠的情况下,忐忑不安的国际投资者又将目光转向了传统的黄金。
欧盟大国之间及欧元区内部围绕加强金融监管的明争暗斗,也加剧了国际资本对欧元的“观望”。目前涉及的话题有:1、征收银行税、资本交易税。理由是在金融危机时期,银行得到了政府的资金扶持,在全民与债务危机作斗争时,银行理应作出自己的贡献,更何况欧洲发生金融危机与债务危机,银行也有责任。2、要禁止或限制银行的“空头”交易,提高银行的自备金比例。前者是为了挤掉资本交易市场的部分“泡沫”,后者是为了提高银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按目前规定,欧洲银行的自备金率为8%,估计会提高到10%以上,欧洲银行的自备金将增加3000亿欧元以上,像奥地利这样的小国,银行自备金也将增加100亿欧元以上。3、要求在欧洲有业务的对冲基金、信誉评级机构重新登记,要增加其业务和评级标准的透明度。虽说围绕上述问题的具体改革方案还处于酝酿时期,但其必然影响欧元区和欧洲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在纽约等国际金融市场不参与同步改革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对欧元的“观望”不难理解。
这次欧元区债务危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欧元设计时的一个“先天性缺陷”,即各自为战的“主权预算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但想从体制上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修改《里斯本条约》,各成员国要放弃“预算主权”。这在当前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在《里斯本条约》的框架内,尽可能地做一些补救。欧盟“总统”范龙佩在本周欧盟财长会议后强调,预算政策仍属各成员国主权范畴,但各国预算方案的要点须在每年春季向欧盟和各成员国通报;欧盟要加强对成员国负债情况的监督,对债务增长过快的,要及时警告、直至处罚;各成员国要确保统计工作的独立性,欧盟可视需要实地审核。范龙佩还特别强调,各国的预算不需要欧盟批准。从中不难看出,欧盟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困难处境。上述“缺陷”还将继续伴随着欧元。
随着债务国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欧洲的“节支风”也越刮越强。除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受高债务严重困挠的国家外,英国、法国、德国等欧盟主要大国也刮起了强烈的“节支风”。节支目标是到2013年前后,将各自的当年预算赤字降到欧盟“稳定公约”允许的3%以下。德国的节支规模为800亿欧元,其他各国的节支规模也在数百亿欧元。各国今年的节支目标是让预算赤字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从各国出台的节支措施看,节支的大砍刀首先砍向了工薪阶层。如各国的节支措施都含有公务员不加薪或减薪的内容,都在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此外,还有推迟退休年龄,增加税收等。鉴于这些节支措施直接影响社会中下层群体的生活,引发他们的强烈不满,导致罢工浪潮不断;另一方面,这些措施又削弱了他们的购买力,使各国的内需趋软,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制约作用。欧盟财长会议已专门讨论了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债务情况,要求其加大“节支”力度,因为工潮和内需趋软等因素,将使原先提出的政府税收目标不可能实现,而进一步“节支”,势必引起国内民众更强烈的反对。如何摆脱这种恶性循环的“怪圈”,已成为对欧洲政治家的重大考验。
综上所述,只要欧元的生存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如无影响全球的突发事件,欧元在近期内将难有好的表现。不过此间有学者指出,目前欧元对美元的汇率,约为近10年来欧元汇率的均价,有助于带动欧元区的出口,推动欧洲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欧元疲软本身就是危机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本报维也纳6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