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吴韵汉风唱和谐 科技人文谱新篇

2010-06-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陆金玉 我有话说

城市是人类栖息的美好家园,上海世博会对这一理念进行了很好的诠释。走近江苏馆,记者更是近距离感受到美好“家园”的魅力――镂空窗子、屏风外墙,这里简直就是微型版的园子,“这是我们刻意营造出来的感觉,这个‘园’字意味深远着呢。”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向记者阐释江苏馆的特色与深层立意,“园林是江苏的城市

记忆,园区是江苏现代城市的成功实践,家园则是对未来蓝图的真情描绘”。

触摸远古的记忆

“早就听说江苏是人文之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此次真是不虚此行!”站在“镇馆之宝”玉雕大白菜面前,一位来自山东的老先生一个劲地感慨。“听说这棵大白菜值一个多亿,真的吗?”边上几个年轻人带着狐疑的表情问。“当然了,这可是我国最大的玉白菜。用料取自缅甸紫罗兰翡翠,做工是天下闻名的扬州工,玉雕大师江春源师徒花了两年雕成,150公斤重,你们几个人都抱不动。您说,它值不值?”现场讲解员的一席话说得几个年轻人笑了。

“江苏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化展示是我们的重头戏。”江苏馆副馆长朱宝荣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为此,江苏专门布置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上演南京云锦、苏州刺绣、扬州雕版印刷、无锡手捏泥人等1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14个由传承人现场演示。在与定点的“非遗”展区相邻的宝钢小舞台,每天上演一台以展示传统戏剧、音乐、舞蹈和曲艺等“非遗”项目为主的演出,包括中国首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弹词、扬州清曲、海州五大宫调、楚州十番锣鼓、江南丝竹、扬州杖头木偶、高邮民歌。

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说:“一个没有历史没有文化的城市就如同无根的浮萍,是没有活力和希望的。古琴、清曲、云锦、小泥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寄托着现代人的远古情结和文化记忆,因此绝不能小看它们的力量。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使者,它们孕育着城市的未来。”

一位来江苏馆看展览的南京游客为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2001年,南京因为地铁建设的需要,孙中山铜像被迁出,没想到这一举措换来的是南京市民持续几年的“纠结”,很多人为了铜像的回归奔走呼号。今年5月23日,孙中山铜像在阔别9年后又回到了南京市中心――新街口。这位游客充满感情地告诉记者,“儿时的我,每当路过新街口转盘都会慢下脚步或扒着车窗瞻仰铜像。看着这位英雄人物,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情一下就沉静下来;后来铜像迁走了,我的心就变得空荡荡的,城市越热闹这种失落感就越强;而现在铜像终于又回来了,我特别高兴。”

江苏省旅游局副局长袁丁介绍,在江苏600多处旅游区(点)中,约70%是文化遗产,在中山陵、瘦西湖等366个国家级旅游区(点)中,文化资源占80%以上。如今,该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文化兴旅被定为六大战略之一。

张开科技的翅膀

江苏馆是一个美丽的“园子”,“园子”入口,是动静两层LED屏幕外墙,面积达到370平方米。当观众进入江苏馆时,屏幕外墙就会自动从中间缓缓打开,观众进入后,屏幕外墙又会缓缓关上。工作人员介绍,此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屏,其移动的精度为了配合软件的精度,达到0.03厘米,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稍微风一吹,误差都不止这么多。

奇妙的还在后面。当观众经过馆内的屏幕时,屏幕上会随机出现一些小鱼,姿态优美地游向中国汉字江苏“?”字里的“鱼”字旁边;有时候,屏幕上还会开出一朵朵茉莉花,轻柔地飘落堆积在观众映入屏幕的影像上。

行走江苏馆,有两样科技项目最吸引游人注意:一是“生命蛋”展区。在这个互动项目中,观众可以触摸生命蛋中婴儿的小手,静观细胞裂变到新生命诞生的演变过程,还能了解造血干细胞这一生物工程在医药领域应用的前景;一是一棵高4.5米,有13个“枝丫”的光电“信息树”,观众可以通过手机与信息平台互动,点播江苏13个城市的风光。“这可不是普通的树,应用这种技术,我们未来可以轻松实现‘物联天下’,这就是说在下班前,我们可以通过手机遥控家中的家用电器,回家后会发现炉灶上的开水已经沸腾,房间的暖气也已经打开了。”

“除了璀璨的文化艺术底蕴,科技是我们另一样宝贝”。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骄傲地告诉记者,在江苏馆,90%以上的高新材料都是江苏企业自主生产的。不仅如此,世博园区里到处充满了江苏元素:中国馆的红豆杉来自江苏,中国馆和主题馆的3兆瓦的光电一体化太阳能系统出自江苏;澳大利亚等五个展馆的高低压电柜产自江苏;世博园区内的电动观光车也是江苏制造……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城市的精神家园,而科技则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未来的大门。去年,江苏的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之首,这是让人振奋人心的事情,这说明多年来的结构转型升级让江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今,泰州中国医药城、苏州光电产业园、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扬州绿色新能源基地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集正在蓬勃发展,这让我们对江苏的明天有了更大的信心。”江苏省省长罗志军在世博园现场接受采访说。

和谐家园在召唤

漫步江苏馆,“吴韵”与“汉风”亲如一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亲切握手,民间文化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江苏为人们清晰勾勒出了一个美好家园的底色――和谐。

很多人说江苏是一个大气的省份,这一点从江苏人对“园”的认识中可窥一斑。江苏园林密布,但要想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的成果,享受更美好的家园,仅有园林是不够的,必须扩大园的内涵。智慧的江苏人终于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另一个更好的园子――园区。“与城市中的园林相比,这个园子更美好,因为它们才是真山真水城中园!”江苏发改委主任毛伟民介绍,如今的园区正在迈着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仅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就集中了江苏40%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60%的新兴产业产值,光伏、风电、生物医药等90%以上的高技术新兴产业都是从这些园区成长的。”

“一座东方的水城,让世界读了两千五百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十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这是苏州荣膺中国十大活力城市时央视对苏州的评语。苏州双面绣的神奇之处在于绣的是同一块底料,绣出的却是正反两面图像,且轮廓完全一样,图案同样精美。这与江苏城市发展之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传统与现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与民生都“绣”在可持续发展的“扇面”之上。

“富民优先是江苏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无论财政的蛋糕有多大,除了必要的行政运行费用外,最终都要直接或间接地花到改善民生上。”江苏省财政厅厅长潘永和说。数字显示,今年江苏用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317.3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2.9%。

“一组屏、一场秀、一块宝、一棵树、一朵花”,从江苏馆出来后,一幅“锦绣江苏,美好家园”的美丽图画在记者脑海中定格,“江苏经济已经连续18年两位数增长;城市化水平已跨越50%的关口,在全国仅次于直辖市。未来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已经在向我们召唤。”梁保华的话仍言犹在耳。

精美玲珑的玉白菜是江苏馆的镇馆之宝。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悠久,深厚,开放,灵动。江苏馆将历史与科技完美融合。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