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伊斯兰堡6月13日电今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印度总统帕蒂尔专程来到中国九朝古都洛阳,访问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白马寺,并出席由印度政府捐建的白马寺印度佛殿的落成仪式。
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应东汉明帝之邀,不远万里,“
从历史的角度看,作为第一座官办寺院,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白马寺一直是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是两位印度佛教高僧竺法兰和摄摩腾布教和圆寂之地,也是印中文化融合的见证。2003年6月25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在洛阳参观访问时,曾提议在白马寺建一座印度佛殿,“因为佛教走出印度,首先就是在这里生根开花”。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与印方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约定两国将共同在白马寺建立一座印度风格佛殿,中国负责提供土地和完成施工建设,印度负责提供资金、建筑设计、技术咨询和装饰材料等,并建造一尊15英尺高的佛像。建成后的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坐西朝东,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是印度政府在国外捐建的第一座佛殿。印度总统帕蒂尔说,印度佛殿是印度人民送给友好的中国人民的礼物,并希望“佛殿能进一步促进当今和未来的印中民间交流”。
事实上,“佛缘”只是古往今来中印文化交往史的一个侧影。印度独立60多年来,兴起过三次“外语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俄语热,七八十年代的日语热,始于九十年代至今的汉语热。如今的印度尼赫鲁大学中文系是最抢手的专业之一,报考的学生逐年增加。看来除了“佛缘”之外,汉学也将成为联系两国友谊的新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