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日前举行的中科院院士大会上,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呼吁要“加强院士自身建设严防道德学风问题”。他说,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浮躁之风对院士队伍的影响不容忽视。他同时表示,坚决反对院士兼职过多,徒挂虚名和领取不当报酬。
检察日报的文章说,院士出现道德学风或腐败问题,原因在于他们可以凭借院士这一称号在客观上获得一种巨大的学术权力。而这种学术权力在进入市场之后,也就具有了市场价值。文章指出,学术权力尽管在行使方式上和行政权力有所不同,但却没有本质区别。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这一规律在很多领域已经被证实,在科技界也不例外。所以,院士的道德学风问题其实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只有对院士制度作大的改革才能得到解决,光靠“呼吁”和“自律”显然是不够的。
规范院士学术道德须强化制度约束
法制日报的评论说,在普通公众心中,院士的学术道德实际上就是社会的良心,其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一旦院士在学术上的不道德被放大,其危害性远大于普通人的失德行为。所以,规范院士的学术道德已经成为一件急需解决的大事。不管是反对院士乱兼职、挂虚名,还是规范院士学术道德,根本措施还在于制度化约束。一要出台学术道德规范,以制度化明文禁止院士身兼多职、徒挂虚名;二是建立推出机制,一旦发现有违反规定的失德行为,立即除名;三是对于领取不当报酬的院士,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其接受法律制裁。
应采取严厉措施清理院士乱兼职土壤
海南日报的评论认为,院士合理的兼职并非不可,正当的利益追求也无可厚非。但是,当前不少院士的兼职不仅过多过滥,而且兼得莫名其妙、不负责任。如何约束院士不当兼职,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命题。这就要借助道德的力量,使之不愿违背学术道德;还要借助制度的力量,使之不能违背学术道德;更要借助社会力量,使之不敢违背学术道德。如果不采取严厉的惩处措施,不及时清理院士乱兼职的土壤,院士们就很难按捺住利益驱动,不少地方也依然会对院士趋之若鹜。(均为本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