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乡下人过上城里日子

2010-06-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牧西林 钟文峰 我有话说
出门就是柏油路,家家通上自来水,医疗养老上保险,生活困苦有人帮……山东广饶县农村的一系列新景象,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城市文明正在向农村延伸,城乡发展奏响了和谐的新乐章。

离土不离乡,家门口就业

“俺是附近村的,在这里上班,离家近,下班后不耽误照顾孩子,一个月能挣千

儿八百块钱,感觉比外出打工方便多了!”在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华誉集团打工的妇女吴翠华高兴地对记者说。和吴翠华一样,如今在广饶,已有10万余名农民走出田间奔车间,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近年来,广饶县围绕造纸、化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为就近就地转移、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条件。同时,搭建起了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提供了优质、便捷、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发展工业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转业当工人。

农民住新房政府来买单

在广饶镇肖家村村北,有两幢新房子,其中一幢的入住者是这个村49岁的老单身汉肖西光。肖西光先天残疾,没有劳动能力,自十七八岁起自己过日子,有一亩半地,都是别人帮着种。在院门口,村支书指着四五十米远处的一个小土屋说:“过去,他就住在那儿,30多年了。这间小土屋大约3米宽3米长2米多高,里面又小又黑又潮,连个窗户都没有。”

看看新建的房子,进得院门,迎面是影壁墙,墙面上贴着一幅“鸿福照千秋”的彩色花鸟瓷砖画,影壁后面是间厨房,院子的西南角是小厕所;两间正房像城里人一样装修完整――下铺防滑地板砖,上方吊顶并挂白炽节能灯。记者注意到,房子里的所有用具全是新的,日常所需一样不缺。民政的同志说:这房子比城里的两室一厅还要好,空手进来就能住。问肖西光满意不,他嘿嘿半天说了句:“到现在还跟做梦似的。”

自2005年以来,广饶县已连续五年实施农村特困群众安居工程,主要由财政出钱,按照平均每户2.5间房,建筑面积不少于49.5平方米,外加厨房、厕所、院墙独成一个小院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残疾户则按无障碍设施标准建设,每户投资不低于2.2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全县农村无房户、危房户的住房问题。至目前,全县已有627户农村住房困难户住上了新房子。

乐享新农合看病不用愁

广饶县李鹊镇赵庄村赵发起,今年65岁,患冠心病多年,去年经过住院手术治疗后康复良好,前后花去医药费用9.2万多元,这笔钱可愁坏了老赵一家人。不过,当家人拿到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领回来的4万多元补偿款时,老赵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当初交的20来块钱如今变成了厚厚一沓:“合作医疗可帮了俺大忙!”

广饶县是全国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目前,参合农民40.5万人,参合率高达98%以上。这个办法对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每人每年补偿封顶线为1万元”的规定对患大病农民的帮助却是杯水车薪。于是,该县县财政每年拿出不低于200万元资金,在“新农合”常规补偿的基础上,对“参合”农民发生3万元以上大病给予50%的补偿,上不封顶,保证农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病后基本无重债”。

去年,广饶县财政实际支出大病补偿金691.25万元,受益大病户625人,单户最高补偿数额达到19.69万元。今年,县里将大病补偿基础资金由300万元提高到600万元,大病户补偿比例由50%提高到6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