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刘兴山登上大学讲坛,在校园引起不小震动,也让人心生许多感慨。
几年前,为加强新农村建设,有关部门曾投入近百万元,组织大批专家,针对各地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设计了各种新颖别致的乡村民居,然后把图纸免费提供给农民。孰料热脸贴到了冷屁股,绝大多数图纸变成了废纸。什么原因?农民回答:“这么昂贵的
而刘兴山发明的太阳能房,既考虑了北方农村的实际,又照顾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既实用又实惠,当然受到农民欢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当主人、唱主角。中央文件反复强调这一点,但一些地方的决策者总是放不下心,撒不开手,喧宾夺主,越俎代庖。造新房,刷白墙,建别墅,修广场,甚至出现农民牵着毛驴进小区、扛着锄头上电梯的现象。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看问题视角不一样,对事物的认识结果当然不同。土生土长的农民刘兴山,对于农民的需求当然感同身受。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和能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充分调动九亿农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的“十八般武艺”。
尊重农民的“十八般武艺”,首先要相信农民有“十八般武艺”。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现如今的林权制度改革,哪一个不是农民的原版首创?上海世博会展出的12位农民的60多项发明创造,哪一项不是顶天立地?
尊重农民的“十八般武艺”,就要让农民的“十八般武艺”派上用场。建设好九亿人口的新农村,既需要执政者的智慧,更需要充分释放农民的“内存”。
尊重农民的“十八般武艺”,就要帮助农民完善“十八般武艺”。刘兴山发明的太阳能房虽然优点多多,但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大连理工大学专门成立课题组,对农民的发明进行深入研究,从技术方面予以提升予以普及推广,这无疑是高明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