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亭社区志愿者为老人过生日
“志愿服务”是指人们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自愿无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公益行为,它体现着公民的社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对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区志愿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和谐社区建设的现实需要,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这项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1、社区志愿服务是满足居民现实需求的有效方式。
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失业贫困、收入差距、人口老化、心理危机、青少年犯罪、人际关系淡薄等社会问题不断凸现,居民迫切需要社会关爱和帮助。大量公共管理、社会公益和社会援助等事务工作落脚到社区,仅靠政府和物业管理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急需社区志愿者的广泛参与。志愿服务领域宽、渠道广,而且能够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有效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为社会减压。社区志愿者提供的各种扶贫帮困、就业援助、老年帮扶、残疾人救助、青少年教育、群众文化、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等服务,广泛涉及社区居民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覆盖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满足居民现实需要的基本功能。
2、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主题的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的坚强纽带,是人们为人处事的精神指南。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为社区做好事、帮邻里解忧愁的的过程;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过程;是感染服务对象,影响周围群众,增强人们的协作、责任、奉献意识的过程。志愿者的奉献和协作,推动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使社区充满温情和暖流,让居民感受到社会的美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体验到心灵的快乐,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落到基层、做到实处。
3、社区志愿服务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社区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的一种创新方式,服务领域涉及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主体涵盖了社区各类群体,服务形式灵活多样,是社区最具广泛性和群众性的文明创建活动项目。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广泛参与、集中服务、成果展示等活动,尤其是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满足了居民接触他人、融入社区的基本需求,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社区志愿服务适应了现代居民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生活品味不断提高的特点,满足了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有利于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创建的热情,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发展。
4、社区志愿服务是建设和谐社区的现实需要。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社会的缩影,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社区就要最大限度促进社区文明进步,把各种矛盾、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最小范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服务精神正是这种促进社区进步、减少社会代价的精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有助于发动民力、汇集民智,引导居民积极投身社区建设;有助于倡导新风,普及文明,促进公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助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规避风险,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社区志愿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有着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他们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价值理念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启迪思维,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减轻甚至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社区志愿者乐善好施、扶贫济困,为贫困居民和弱势群体提供生活、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实实在在的帮助,有效缓解社会群体分化带来的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挥稳定器和安全阀的作用。
5、社区志愿服务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
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实行社会保障首先要依靠政府部门增加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但要把这些帮扶措施和手段真正落到实处,需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社区志愿服务可以激发社会活力,动员整合居民群众中蕴藏的建设热情和能量,实现帮扶活动组织化、有序化。社区志愿服务以关爱弱势群体为本色工作和服务重点,充分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平衡功能,突显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的调节作用。此外,社区志愿服务针对不同社会领域的专业需求,组建各类志愿者应急队伍,加强日常培训和管理,可以承担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治安事件等社会危机的处理任务,提高了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特征及要求
近年来,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有关精神,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健全机制为保障,积极倡导和开展社区志愿者活动,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和谐社区建设之路,先后获得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深入探索和实践创新,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和基本关系的理解。
1、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特征
――内容的针对性。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目的是为了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种针对居民生活的指向性特征,决定了社区志愿服务必须研究居民需求,进行项目分类,将志愿服务细化,通过成立卫生保洁小组、政策咨询小组、卫生急救小组、文化活动小组、心理咨询小组等志愿服务组织,采取“一对一”救助、“专人包干到户”等措施,使社区志愿服务落实到每项具体的工作中,融入居民的实际生活中。
――主客体的稳定性。在社区志愿服务中,主体是提供服务的社区志愿者,客体是接受服务的社区居民,他们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这就从根本上构成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同于应急服务的临时性和突发性,因而就需要把社区志愿服务的招募和培训作为日常性工作抓紧抓好,把建设高素质志愿者队伍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放在战略层面考虑,加强志愿者队伍长久性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志愿者综合素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时间的延续性。社区是人们相对固定的生活场所,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的时间可以延续到生命终止,这是重大会节服务等阶段性服务不具备的。时间跨度长就容易出现厌倦和疲惫的感觉,这就要求对社区志愿服务增加投入,用于保障社区志愿者的基本服务开支,加大对社区志愿者的激励力度,使他们保持持续的热情和动力。同时,通过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和创新手段,不断增强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力。
――参与的广泛性。社区汇聚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居民,他们的社会阅历、受教育程度、经济社会地位各不相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区志愿服务的成效。参与志愿社区服务的人员既有老年人也有青年人和少年儿童,既有社会精英也有普通市民和弱势群众,这种广泛参与使加强管理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就需要整合好各类志愿者资源,科学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大引导力度,制定合理的制度安排,促进社区志愿服务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
――评价的社会性。社区志愿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志愿者在居民心中的形象,影响到社区志愿者队伍的稳定。评价社区志愿服务水平主要依靠群众的真切感受、社会的客观评价,只有赢得居民信任、赢得社区认同的志愿服务才能让群众满意,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需要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注重社会宣传,积极宣传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实际成效,创造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2、社区志愿服务的基本要求
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公益性主导,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服务他人与个人发展相统一,志愿服务与物业管理相衔接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把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根本出发点,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基本要求,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根本目的,实实在在为居民解难事、办实事。“公益性主导”就是要求社区志愿服务以相互关爱、互帮互助为主题,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充分体现无偿、利他的基本要求。“自愿参与和社会倡导相结合”就是既尊重人们的服务愿望鼓励自主参与,又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进行适当的组织动员,努力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服务他人与个人发展相统一”就是要激发人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选择适合个人特长和兴趣的服务项目,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志愿服务与物业管理相衔接”就是要合理界定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的范围、时间和内容,发挥物业管理服务在社区服务中的主体地位,使社区志愿服务成为物业管理服务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补充,保持两者无缝衔接、和谐统一。
抓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机制建设”与“开展活动”的关系。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目标是使志愿服务进入千家万户,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享受志愿服务,并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活动项目为支撑,更需要机制做保障。机制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促进活动扎实长久,开展活动形成的良好社会影响又有利于促进机制建设。只有把机制建设和活动开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处理好“需求”与“可能”的关系。社区志愿服务要得到社会认可,保持生命力,就必须紧密结合社区实际需求,确定明确的目标和项目。同时,由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本身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是整个社区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能量力而行。要把社区需要而志愿者又能做到的事情,作为工作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找准定位,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品牌。
三是处理好“助人”和“育人”的关系。“助人”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宗旨,志愿者在参加服务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被帮助者受到感召和启迪,进而实现“育人”的目的。因此,要把“助人”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志愿者的愿望和要求,针对不同志愿者和不同受助者开展不同的服务。注重志愿者的培育和管理,让志愿者在“助人”的过程中,体验社会,完善自我,不断提高,实现“助人自助”。
四是处理好“分散”和“集合”的关系。集合既是项目的综合,人力资源的结合,也是组织体系的整合。集合能够集中力量,办一些有影响的活动,扩大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分散就是以小组、小队、门栋为单位开展常规性、小规模日常服务。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大型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把握时机,恰到好处,满足社区现实需要。更多的时候是开展分散的日常服务,因为这些日常服务更贴近群众生活。必须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力量的合理配置,做到分合适当,相得益彰。
五是处理好“群众性”和“专业化”的关系。不能因为现在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迅速,对有些领域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就忽略志愿服务的群众性;也不能因为志愿服务是群众参与度比较高的事业,而不注意提升一些重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有些社会服务确实需要有一些专业人士,但如果把志愿服务做成只有少数技术精英能够参与的事业,社区志愿工作就会越做越小,逐渐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志愿服务从根本上讲是一项社会事业,是群众性的事业,是与市场服务和政府服务互为补充、相互衔接的事业。社区志愿服务既需要吸纳一部分有专业素养的志愿者,又要注重对普通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顶得上,从而发挥社区志愿服务的独特作用。
进一步做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当今世界,志愿服务正以其突出的社会效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某些国家加强对公民的道德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形式,参加志愿服务已成为越来越多公民的自觉行动。我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也呈现出四大发展趋势:一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二是社区志愿服务对象,将由特定目标群体逐步向全体居民拓展;三是社区志愿服务功能,将逐步向提升公众的福利水平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延伸;四是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方式,将逐步向整体性制度安排、项目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的目标迈进。顺应国际志愿服务发展潮流和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社区志愿服务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努力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1、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
实现规范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制度体系。在健全社区志愿者内部制度方面,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招募机制,保障志愿人员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其次是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第三是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培训机制,着力提高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第四是建立和完善志愿者保障激励机制,为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动力。在健全外部制度方面,首先是加快全国志愿服务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提倡和鼓励志愿服务行为,维护志愿者的正当权益。其次是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整体合力,促进社区志愿服务与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融合。第三是建立统一的社会认可和评价制度,借鉴国外“义工”制度的经验,加快推进全国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一体化进程。
2、以有效运作为目的,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和氛围。
首先要加强对社区志愿服务的领导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高度重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机制化、常态化。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应该重视发挥各类民间组织特别是慈善机构和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推动志愿服务的合作与交流。其次要搭建新型的志愿者工作平台。要加快推进全国社区志愿服务网建设和运营,为社区志愿服务探索新的载体。百步亭社区根据中央文明办领导的指示,着手筹建的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已经试运行。网站完全按照全国重点新闻门户的规格设计,共设置一级栏目20余个,二级栏目近30个,为全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搭建网上工作的实用平台。下一步要在中央文明办领导和全国兄弟社区的支持下,更好地发挥网络平台在线登记注册、在线求助和在线交流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支撑作用。再次要培育浓厚的志愿服务文化。大力弘扬和培育志愿文化,立足社区,加大宣传发动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社区报纸、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提升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扩大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社区广场、楼院门栋设立文化石、标语牌等,营造社区志愿文化氛围。
3、以示范推广为手段,全面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前提,是加快制定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战略规划,把社区志愿服务列入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创建考核目标,列入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尤其要提出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在各地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开展示范推广,用先行试点、重点突破的方式,产生示范和带动效应,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快速、健康和持续发展。推行示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推行未成年人教育社区志愿服务示范。一是建立学生社区义务服务制度,要求未成年人每周参加一定时间的社区服务工作,由社区志愿者组织登记记录,反馈给学校,作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素质教育的成绩。二是建立社区志愿者辅导站。请学校老师到社区担任志愿者,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另一方面在社区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辅导,传播学校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三是建立跟踪培育制度。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培育制度,让学生在社区服务中接触社会,接受公民道德教育。第二、推行物业管理社区志愿服务示范。物业管理和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是社区志愿服务需要理清的重要关系。依托志愿服务延伸物业服务有多种方式:首先是积极参与志愿活动。物业管理从业者作为志愿者进入志愿者队伍,利用业余时间为居民提供社区服务。其次是给予专业化指导。社区的专业服务主要由物业提供,志愿者接受物业技术人员有计划的专项培训,可以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再次是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物业管理企业应该为社区志愿活动提供学习培训和开展活动的必要场所,尽力提供资金捐助。第三、推行关爱空巢老人社区志愿服务示范。可以采取“结对帮扶”,“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地开展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等服务。在人员构成上可以采取“低龄老人关爱年老老人”的方式,在长效运作机制上可以探索志愿与低偿补助相结合、社区买岗位照顾老人等新模式。第四、推行医疗救助社区志愿服务示范。要紧密贴近社区居民需求,重点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卫生知识普及、紧急救助、家庭健康教育等服务。医疗救助服务要向低收入和贫困人群、心理疾病患者倾斜,通过设立医疗求助热线,发放医疗求助卡,经常性开展公益讲座、健康讲座、免费筛查、入户护理等服务,切实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李小海购物队代为空巢老人购卖生活用品
社区医生关爱服务居民健康生活
帮帮你服务队为居民修理缝纫机
沈警官爱民服务队倾听居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