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峰是吉林油田公司新木采油厂的采油工。今年,他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22口井
昼夜旋转不停的抽油机,见证了杜海峰从一名普通采油工到全国劳模的成长历程。
2001年,由于人员紧缺,杜海峰承包了15号井组。当时除队里给配的一名资料员负责资料管理外,日常维护性工作全都由杜海峰和爱人承担起来。从此,15号井组的22口井就成了他的“孩子”。每天天不亮,他就开始巡井。正是这22口井创造了年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所谓巡井,无非就是通过测电流、挑碰、洗井、憋压、控套等常规手段来判断油井是否存在问题,然后及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正常井,以保证产量。”杜海峰对自己的工作轻描淡写,却丝毫不提其中的艰辛。
刚接手时,杜海峰发现有两口油井的套气是直接放空的。如果不放套气,油井会因为压力问题有时不出液;可天然气也是能量,放空岂不是浪费?为了找寻最佳的控气点,杜海峰在计量间和油井之间一跑就是几个小时。一个月过去了,杜海峰找到了最佳数值,将套气控制在0.4-0.6兆帕之间,既控制了天然气的放量,又保证了6吨的日产油量。
看护不仅需要技术,也需要胆量和对国家财产的热爱。2005年年末,有3个新井即将投产。设备装上了可电缆线还没深埋。白天查井的时候杜海峰发现有两个人在井边直转悠。当时下着大雪,农户都在家“猫冬”,谁没事跑到大野地来?杜海峰起了疑心。天刚擦黑,他就穿上棉大衣、抱着热水袋,来到新井旁的柴火跺里守着。热水袋凉了、肚子饿了,雪借着风势打在脸上,摄氏零下二三十度的状态下,杜海峰愣是守了3夜,直到新井开始抽油,因为这,他还大病了一场。回忆起那次守护,杜海峰依旧淡定:“我所做的都是所有采油工人每天所做的。要说有什么不同,可能是我这个人不怕折腾,能吃些苦吧。”
1200天免修期
节约24万元
井组里的“34井”在2008年1月迎来了常规检查。杜海峰对这口井非常好奇,因为它已经连续7年未上修却产液正常、杆管泵正常。虽然有自己精心看护的因素,可他想从这口井找到其“健康长寿”的内因。在作业的整个过程,杜海峰仔细地观察着质量监督员的每一项检查。杆、管、活塞、凡尔球、泵筒,杜海峰从每一个部件的磨损状况、配合情况读出了最佳组合的信息,他说这些信息给他管理井组增加了百倍信心。
就这样见一样琢磨一样,杜海峰不仅对井组地上部分精心照料,对深井泵、井下工具也有了更多了解。在生产中,他在井口摸管线、听声音就能准确判断故障。几年里,他先后总结出负荷观察法、百分百紧固法、精确诊断法等十几种油水井管理法,还将它们编汇成“杜氏管井法”在采油厂推广应用。他的井组免修期平均达到了1200天,而其他井组的免修期平均为500天,仅作业费一项就为企业节约资金24万元,减少作业井占井而多产原油价值19万元。
巡井16万公里
骑废3台摩托车
每天巡井3遍,一遍要走15公里。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在不足2.8平方公里的狭小面积里已经走了近16万公里,摩托车已经骑废了3台。
开始承包井组的时候,杜海峰才26岁。那个让人不安分的年龄却丝毫没成为他工作的障碍――“因为我的父亲是油田公司连续7年的劳模,我身上流着他的血”。承包的井组远离城市,他就对着旷野大声地呼喊以排解寂寞,书是他惟一的伴侣。如今,杜海峰在井场里住了10年,除了妻子生孩子休了7天假、当上全国劳模后被领导“强迫”旅游15天,他从未请过一次超过8小时的假。参加工作以来,杜海峰没见过罚单什么样,他每次都能以最短的时间让作业后的井场恢复完好。“管好井组就是建设油田。”杜海峰对自己岗位的理解简单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