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低俗之风不可长

2010-07-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平 我有话说

观点摘要

●从出版方面看,应该说一些出版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是造成低俗之风的最直接的原因。

●一旦码洋和利润成为衡量一个出版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内容把关就如断线的风筝,跑到哪里谁都不会知道。

●低俗之风最大的危害,就是唤起人性中那些消极的一面,“制造

”出更多的人的欲望要求。而当一个社会欲望横流时,社会风气就会败坏,人类社会不可能实现和谐健康的社会,甚至会导致更大的文化混乱。

●如果形成一个低俗之风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我们就会建立起一个绿色环保的社会人文环境,当低俗羞于见人时,还有谁好意思出版。

低俗之风在图书出版上的表现

低俗之风的表现,概括起来有以下10类值得注意的热点倾向:

1、小说类表现形态较为复杂。有一些小说以“性”和暴力为卖点打擦边球,追求“眼球效应”和感官刺激,不惜篇幅介绍细节,并配以大标题和图片刺激读者感官。一些都市小说中的饮食男女时时面临金钱、欲望的诱惑,流露出现代都市生活中及时行乐、模糊道德底线,热衷于对豪宅、盛宴、名车和其他奢侈品的炒作,或将二奶、小蜜等当作时尚来宣扬,消解理想与追求的灰暗心理。贩卖盲目追求名利的扭曲价值观,无形中会助长消极无为甚至是放纵的生活态度。商战小说同样善于夸大你死我活的利益之争,有的书宣传语说:“虽然没有硝烟,却比战场更血腥,虽然并未战死,却比死亡更痛苦”。青春小说标榜奢华的生活方式,作品中无处不在的名牌服装、高级娱乐消费等容易诱导青少年对物质的迷恋。

2、职场类图书成为新“厚黑学”。此类图书为迎合职场白领们成功心切、步步高升的心理,几乎千篇一律包装成升职秘笈。内容热衷于职场中的治人方略和如何送礼、如何讨好上司、如何与同事周旋、面厚心黑的生存之道,鼓吹权谋心计、投机取巧、尔虞我诈的不正常人际关系和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圆滑虚伪的人生观,将奋斗中的年轻人引向歧途。同时,早先盛行一时的“厚黑”类图书依旧长期霸市,标榜“脸皮要厚,心要黑”的处事哲学和成功之道,无疑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3、揭秘、黑道类图书炒作明星隐私绯闻、无聊琐事,迎合猎奇心理。黑道类书以“研究社会”作为面具,揭露黄、赌、毒危害的同时过分渲染色情暴力细节;描写充斥着血腥与乱象,展现人性的残忍丑恶,消极地满足了读者猎奇心理或激发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这些对青少年成长尤其不利。

4、有的养生类图书以离奇古怪、胡编乱造、似是而非的内容,追求耸人听闻的独家养生之道,丧失了应有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成为了伪科学图书,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和误导。

5、一些传记类图书近年来受到新历史主义的影响,历史成了人人可以戏说的对象。历史的权威性受到质疑,以揭秘为卖点的历史类读物也在制造种种假象,模糊人们对历史人事的判断。还有一些传记(自传)创作,极力宣扬拜金思想、宿命论,渲染官场、职场和人生的阴暗面,以及消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6、名著经典的“戏说”、“大话”等另类读物层出不穷。以经典为消解和解构对象,以谐趣为名,“恶搞”语言,亵渎先贤,任意解释经典,肢解名著名篇,在消解崇高与宏大叙事的同时常常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意义的迷失与价值观的混乱。

7、有的女性读物存在庸俗倾向。如果说谈论穿着打扮与时尚娱乐是对女性的关爱,那些教你如何讨好男人、甚至利用性别的优势博取帮助与成功的“女人魔法书”,则显得庸俗无聊了。

8、儿童卡通读物低俗化及成人化,过分宣扬追星族,渲染凶杀暴力等,给人以错误的历史知识,误导孩子。一些色情、品位低下的图片隐含暧昧内容,往往以挑逗、刺激和暴露过多的图片对孩子造成某种视觉冲击,漠视苦难,幸灾乐祸,轻薄死者,缺少人文关怀,这种格调庸俗、趣味低下的卡通文化直接造成孩子产生审美价值观的庸俗化。严重毒害了少年一代。

9、恐怖灵异类读物常有宣扬恐怖、暴力、残酷等不良内容。以冤魂厉鬼、异性怪魔等异类非人为形象塑造,以奇异的超验幻想、离奇的梦魇谵妄为虚构手段,以恐怖骇人、惊悚阴森、离奇悬疑的超现实情节为故事题材,以追求惊惧恐怖的感官刺激效果为目的,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10、一些风水、面相、手相图书热衷于宣扬兆头决定吉凶、梦境灵验、生日星座姓名、手相面相决定命运等反科学的封建迷信内容。

低俗之风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从出版方面看,应该说一些出版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是造成低俗之风的最直接的原因。一旦码洋和利润成为衡量一个出版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内容把关就如断线的风筝,跑到哪里谁都不会知道。跟风出版是另一个导致低俗之风的出版原因。一些出版社看见市场某些书在畅销,又拿不出创新、超越的东西,只好东拼西凑,想搭上畅销的快车道,追赶一个又一个热点和“潮流”风尚,这种“模仿群体化”导致了急功近利的短平快出版方式,结果就很容易流于低俗。

从社会原因来看,目前中国处于商业文化渗透整体社会的状态中,出版也受到消费主义的严重影响。一些出版社在出版理念上尽媚俗之能事迎合读者,迎合图书消费者的娱乐化功能要求,提供实用性、消遣性、直接的刺激或即时的快乐等消费主义的欲望满足,从而导致低俗的东西大量滋生。

从文化思潮方面讲,无疑是受到西方某些思潮如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在“反权威”、“反崇高”、“反宏大叙事”的主导意识下,以后现代文化思想谱系的价值颠覆立场,以“戏说”、“大话”、“水煮”的方式,着力进行消解、解构及破坏,很多原有的东西被一种跳跃性的、非理性的、碎片化的视看方式所取代,并沉迷于冒犯和颠覆的快感之中,从而造成了经典意义和传统价值充满歧义的多重面相,形成了时尚化、碎片化、肤浅化、欲望化的思想土壤,而在这片土壤中低俗之物很容易生长。

低俗之风最大的危害,就是唤起人性中那些消极的一面,“制造”出更多的人的欲望要求。而当一个社会欲望横流时,社会风气就会败坏,人类社会不可能实现和谐健康的社会,甚至会导致更大的文化混乱。

低俗之风必须有效遏制

低俗之风必须有效遏制。最重要的是要从源头上掐断源流,即加强出版管理。

首先,出版人应该纠正观念上的一个误区:消费者是上帝,只有消费者喜欢我们才能得到利润,这是对的,但是,消费者喜欢和满意的跟低俗绝不能画等号。实际上,大众消费行为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总是要受到某个信息传播系统的引导,也存在“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操纵,人们的很多需求是在“流行”的过程被诱发和制造出来的。如果一些出版社和出版人放弃了培养读者群体、创造消费者的主体意识,结果当然就会使出版沦为全民娱乐化的直接手段和方式,被动地跟着读者(市场)走。相反,如果出版社学会了培养读者及读者群体,注重和深入挖掘图书作为消费品的消费符号的深层意义,注重艺术地提升读者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我们就可能远离低俗。

当然,现阶段加强行政监管、舆论监督是必需的。出版社可以实行审稿人责任制,出版管理部门实行问责制,舆论宣传导向和文化批评监督,更是遏制低俗之风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形成一个低俗之风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我们就会建立起一个绿色环保的社会人文环境,当低俗羞于见人时,还有谁好意思出版。(作者为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