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万向”的员工经营之道

2010-07-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傅晨琦 记者 严红枫 我有话说

本报杭州7月11日电“我办企业40多年了,经常有人问我,你把一家‘铁匠铺’办成了现代化的大公司,靠的究竟是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员工在企业工作的精神状态如何。”说起自己办企业的成功之道,66岁的万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如是说。

位于浙江萧山的万向集团是国内汽车配

套行业的龙头企业。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中惟一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也是中国“向世界品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16家企业之一,综合实力在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排名前列。

2008年,全球汽车行业遭受沉重打击,一些巨头企业运营艰难,甚至濒临倒闭,直接殃及万向集团。对于自己的两万多名员工,万向集团毅然给出了“不裁员、不减薪、不降福利”的承诺,向员工保证,只要企业运转一天,绝不抛弃一名员工,这在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时候,一时传为佳话。

“员工的精神状态好了,企业就是有最大的坎也能迈过去,不然,就会逐渐走向反面。”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员工来企业工作的目的,不外乎赚钱生存、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等需要,鲁冠球认为企业经营者必须正视员工的这些需要。“正视了,员工自然干劲倍增,忽视了,必然人心向背。”

万向这四十多年的发展,与它做大做强的核心因素――员工息息相关。万向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为员工创造条件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实践中,万向实行“两袋投入”(让员工口袋满,脑袋也要满);实施“岗位分配”与“收入分配”的合理性(重视个性差异,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获得相适应的酬赏);提出收入“三年翻一番”、“奋斗十年添个零”(让员工感到有奔头,自己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企业发展紧密相联)等等。在员工眼里,企业既是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也是家庭美好生活的源泉,因而“爱企业就是爱自己”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员工的行动上充分表现出来。

2009年,由于中央宏观调控逆转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包括万向在内的中国企业经历了“冰火两重天”,2009年下半年市场上出现了“井喷”行情。为了满足市场,企业需要加班加点,万向电动汽车公司的300多名员工,为了满足上海世博会及广州亚运会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元宵节一直没有休息,主动加班加点,辛苦却没有怨言。这让万向集团的经营者们由衷感到,员工是企业的根,被尊重和善待的员工,只要你有一分的投入,他就会有十分的回报。

近来,在“富士康”事件震惊中外的时候,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直言不讳:“有一点经营者心里应当明白,员工有困难的时候,你为他们解决了多少?员工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可不是呼之即来、扔之即去的工具。”

如今,万向集团在员工管理和人才培养上已形成了一套“以人为本,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成熟体系,概括起来有六点:在用工政策上,尊重和保护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完善薪酬和福利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开、公正、公平;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全员培训,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利;加强万向文化建设,提升员工凝聚力;关心员工、善待员工,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套完善的员工管理和培养体系,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坦言是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仁与义”的关系,“仁”,就是宽厚、慈爱、善待;“义”,就是正直、爱憎分明、士为知己者死。所谓“你不仁,我不义”。一个“仁政”的企业,必有一批“仗义”的员工。只有施之以“仁”,才能报之以“义”。

万向集团关注企业业绩的增长,从关心员工的成长做起,他们把每一名员工当作一个独立的市场去开发,当作一个特别的客户去爱护,当作一份稀缺的资源去经营,关心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挖掘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员工成长。万向坚信,“仁”“义”合璧,企业方能成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