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十一妹,这个从河北沧州农村一个贫困家庭走出,4年前通过“绿色通道”走入北京大学的女孩,也要毕业了。回首4年大学生活,她不仅在国家资助政策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学业,最终以专业第三名的成绩被保送继续攻读北大研究生,还成长为一名热心公益、
农村、贫寒、女孩,这些曾会紧紧束缚住一个人成长的要素,并没有束缚住仝十一妹的成长成才,这其中固然有个人的努力与聪颖,但造就这一切的决定因素是:环境,一个依法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环境。
有人说,教育公平是“最伟大的公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方面迈出的重大步伐,深深地改变了像仝十一妹这样许许多多人的命运。
重大步伐之一:女孩
99.44%,这是2009年我国小学女童学龄人口的入学率,比男童还高出0.08个百分点。
另外,目前全国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女生分别占在校生的46.3%、47.3%、48.2%和49%,与我国目前男女人口比例大体相当。在普通和成人高校本专科学生中,女学生比例分别高达50.5%和52.3%,高于世界平均比例。
女性与男性已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有赖于我国政府正式签署和成功履行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连续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在改善妇女和女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特别是增加受教育机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赖于近年来各级政府重点资助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的学龄女童进入或重返校园,促进了妇女和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各界纷纷配合开展扶贫救困活动,特别是共青团和妇联,在农村地区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和“中国扫盲行动”,在扶助贫困女童接受教育和扫除妇女文盲方面成效显著。
西藏农村小学的孩子们学习藏文。(图片来源:中国广播网)
重大步伐之二:农村
保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两期“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设立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农村地区中小学校舍改造。
2003年,国务院要求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政策。
2004年启动“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这一计划已如期实现,使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超过98%。
同时,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专项工程,让数千万农村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缩小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教学水平差距。
另外,我国还将义务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重要的位置。实行发达地区、城市地区支援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实施重点面向中西部农村的特岗教师计划,试行免费师范生政策。
这些政策与举措让农村学生获益良多,据统计,每年普通高校招收的新生中,52%来自农民家庭。
重大步伐之三:家境贫寒
加快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保障其受教育权利,是我国近年来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迈出的最成功一步。值得称许的是,资助政策在教育的各个层面展开,让深受其惠的老百姓称其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为了使全国所有学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期完成义务教育,2001年起,中央财政安排经费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2004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开始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杂费和书本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简称“两免一补”政策)。2007年已经惠及1.5亿农村(加县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国家继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贴标准,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状况。目前免费义务教育已覆盖全国城乡,城镇低保家庭学龄人口继续享受政府资助,此外,国家还为艾滋病人的孤儿提供全面免费义务教育。
在保障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权利、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权利等方面,我国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少数民族在校生占全国同类教育在校生总数比例逐年接近其人口自然比例,全国共有1万多所民族中小学使用21个民族语言开展“双语”教学,接受教育的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
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教育方面,目前已将其纳入流入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其就学学校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制定了教育经费保障措施。据统计,2009年,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初中就学人数达到997.1万人,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分别占77%和80%。
我国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显著实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许。在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我国全民教育的进步十分明显,发展指数达到0.95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测的124个国家中排第43位,在扫除文盲、缩小教育性别差距、减少贫困等方面为全球做出了杰出贡献。世界银行对我国“十一五”期间的中期教育进展评估报告认为,“公共教育的提供也变得更加公平。一个公共财政体系已经建立以满足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城乡和区域差距在某种程度上被缩小。这些都是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