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从本次主权债务危机的规模、性质、发生的根源以及欧盟的应对措施来看,悲观论显然缺乏依据,失之片面。
今年年初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等“猪五国”爆发,其中又以希腊受影响最为严重。但从规模上看,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和欧盟的影响有限。希腊经济只占欧盟经济总量的2%。就该五国而言,截至2009年底其经济总量为43600多亿美元,仅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6.1%,占欧盟的23.6%,不足以从根本上撼动欧盟经济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从欧盟对主权债务危机的反应看,自今年年初希腊等国爆发危机开始,欧盟和欧元区多次召开首脑会议和财长会议,商讨并出台施救措施。欧盟一方面要求并敦促有问题的成员国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制定并启动1100亿欧元的大规模紧急救助希腊计划,另一方面着手建立总额上限为7500亿欧元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用以确保在任一成员国发生危机时,能及时有效地对其施以援手,同时强化欧盟经济治理和金融监管,防范金融投机。这一系列举措明显提振了市场信心,在较短时间内稳定了国际金融市场,对防止主权债务危机继续恶化,取得了一定效果。
主权债务危机的病症表现在货币和财政方面,从更深层次看,其病源却是欧洲式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首当其冲的一点便是欧洲技术创新不足。历经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欧洲在技术创新方面逐渐没落,国际经济竞争力渐失优势。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2010世界主要经济体竞争力排名显示,位列前10名的国家欧洲只有3个,而欧盟成员国只有瑞典1国。而入选的23个欧盟国家中有12个名次发生倒退。欧盟今年3月份公布的2009年欧洲创新报告承认,欧洲没有缩小与美日等国的差距,美日在促进科技向市场转化方面仍然好于欧洲。在体现创新实力的22个指标中,欧盟只有5个超过日本、6个超过美国。其次,危机病源还表现在欧洲普遍实行的“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的欧洲社会发展模式,及其带来的日益严峻的各国社会保障负担。巨额的社保开支迫使有关各国以发放国债的方式筹集资金,使财政不具有可持续性,拖累经济可持续增长。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又致使欧洲各国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成为引燃债务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欧洲各国财政一方面“开源”效果不彰,而另一方面又“节流”不利,最终导致债台高筑,酿成债务危机。所以从本质上讲,这场危机与其说是主权债务危机,不如说是欧盟发展方式危机。本次债务危机的性质决定了其将对欧盟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欧盟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
为解决欧盟发展方式不适应发展需要和国际竞争环境的矛盾,早在今年3月初,欧盟委员会正式出台了一份攸关欧盟未来十年发展大计的欧盟“2020战略”,核心内容即要推动欧盟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实现“灵巧、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提出了就业、教育、减贫、科研投入、气候变化等5大方面量化发展目标以及“创新联盟”、“欧洲数字化议程”等7方面执行计划。欧盟为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避免衰落,正酝酿一场大转变、大转型。当然,其间的困难会很多,也需要一个过程。
再谈谈“欧元崩溃论”,这是唱衰欧盟的又一主要悲观论调。“欧元崩溃论”认为,欧元汇率伴随债务危机的蔓延和发展接连跳水,兑美元汇率最高跌幅接近20%,为四年来最低,欧元将因希腊等国无法按时偿还债务而丧失信用,欧洲货币联盟也势必随着形势的恶化而最终崩溃。有的学者甚至断言欧元活不过五年。欧元真会倒下去吗?笔者认为,危机虽险,但欧元不会死。汇率波动从来不是衡量一种货币是否会“完蛋”的绝对标准,特别是美元、欧元和日元这样在外汇市场上交易量非常大的国际货币。当前欧元兑美元汇率徘徊在1比1.2,仍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内,远高于2000年10月底1比0.82的历史最低值,而只凭汇率波动因素就对一种货币前途妄下结论的做法显然立不住脚。
欧盟在应对危机的行动中,可圈可点的是其寻找推进经济联合新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欧盟向危机国提供救助贷款、加强经济治理和强化金融监管等做法正向机制化、永久化方向迈进,有意将其逐步转化为共同货币和财政政策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为解决欧元区的先天制度缺陷提供了思路。欧洲一体化建设正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悄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