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乘坐在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列车上,感受着高铁时代带来的兴奋的时候,可曾想到,有多少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难题,谱写出新时代中国铁路建设的华美乐章……
与铁路精密测量专家王长进交谈,你能感受到他对铁路测绘事业的那份挚爱,感受到他对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由衷自豪,感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高速铁路最大的特点就是快,而快的同时还要保证平稳、安全、舒适。要想做到这一点,对无砟轨道板安装的精度要求误差不能大于0.5毫米。如何在上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轨道上达到如此精度?这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基准的高精度精密测量控制网,其核心作用就是保障轨道形状和位置的精确定位。这是中国高铁建设中一项关乎成败的关键技术。王长进作为布设这个精密测量控制网的第一人,有多少日夜潜心钻研,攻克了多少个技术难题,没人能数得清!就是凭着一股为国争光的牛劲和韧劲,他带领伙伴们最终建立起我国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密测量监控体系,为京津城际高铁建设和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铁路测绘领域专家,早在京津城际高铁建设之前,王长进就开始了中国铁路精密测量研究,并且意识到这将是中国现代化铁路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为此,早在2003年京沪高速铁路北京至徐州段定测期间,他与同事一道摸索建立了中国首个由8个GPS基准框架网点组成的铁路平面基准控制网。
2006年4月26日,王长进的机会来了。他被邀请参加由建设单位在北京组织召开的京津城际铁路测量专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解决高铁建设中无砟轨道板铺设和轨道精调问题,以确保全线施工精确无误。王长进有备而来,将携带的京津城际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方案设想分发给与会人员。这是一个中国铁路工程建设中从未有过的全新方案,是一个集现代最新测量技术为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王长进通过翔实的阐述和科学的论证说服了现场所有中外专家。他自信而坚定地说:“我以铁三院一名测量专家的名义承诺和保证,我们完全有能力满足京津城际高铁工程精测网技术要求,精测网越早建立对工程越有利。”与会专家听到王长进的介绍,当场表示这个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基本可行,建设单位也当即表示委托铁三院完成此项工作,待方案细化后立即组织专家评审。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王长进带领他的团队日夜工作。虽然此前已经了解了不少国外测量信息,但京津城际高铁毕竟是国内第一条时速要达到350公里的高速铁路。面对着没有相应规范作参考、铁路沿线区域地面沉降不均匀难以保证高程控制的稳定、精度要求非常苛刻、观测数据量大等诸多困难,王长进没有退缩,他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展开深入研究,组织制定了全国第一个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技术方案,并通过国内外专家评审。
艰辛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王长进发明的两项专利中,“精密工程测量强制归心装置”获天津市十大技术发明奖;其主持研发的“客运专线轨道设标网(CPⅢ)测量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获中国测绘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部级科研课题“京津城际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技术与方法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京津时速350公里线路工程技术及应用”部级科研课题,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京津城际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项目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金奖。
他的研究成果后来被京沪、郑西、武广等高速铁路借鉴和采用,并被纳入《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为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心中有梦敢担当
“王总是一个自信心很强,敢担责任的人。”与王长进共事的同事都这样评价他。自信源于他对测绘行业趋势的准确把握,责任源于他对事业的不断追求。10多年来,王长进干了不少大项目,并且个个取得成功,干得漂亮。京九铁路线路复测工程由他主持完成,泛亚铁路柬埔寨缺失段(巴登至斯诺尔)工程初测由他带队,沪汉蓉通道合武铁路湖北段轨道控制网精密工程控制测量在他主持下实现了多项突破,京沪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他是技术总负责人……
京沪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是王长进继完成京津城际高铁精密测量之后的又一杰作。
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其路况比京津城际铁路复杂得多。首先,该项目线路过长,地形环境复杂,如何分级布设合理的平面施工坐标系成了头等难题;其次,由于线路沿线经过采空区、岩溶塌陷区、区域地面沉降区等,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水准基点困难重重;第三,该项目标段多,施工队伍多,工期短,测量技术培训和管理难度大;第四,该项目要使用无砟轨道,轨道板的制造、打磨、铺设和轨道精调需要大批软件和检测装置,进口代价昂贵,急需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和测量设备。
作为负责京沪高速铁路勘测的副总工程师和测量技术总负责人,王长进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根据项目特点制定了全线统一的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方案。他在方案中提出首级平面控制按每隔70―100千米设置一个GPS框架CP0点,每隔4千米设置一个或一对GPS点作为CPI点,每隔600―800米布设CPⅡ点,CPⅢ按50―70米点对布设;高程控制尽量起算国家基岩点,基岩点密度不够的可新设,每隔8千米左右设计埋设深埋水准点一座,形成了一个遍布京沪高铁沿线的集勘测、施工、养修三阶段平面和高程都统一基准的精密测量控制网,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线路的稳定可靠,为京沪高铁建设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针对京沪高速铁路大规模铺设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情况,他还主持开发了轨道基准点CP4平差软件、TRIG2000轨道板精调系统和TRIG1000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和资金。
对事业的不懈追求,是王长进人生的主色调。自1986年从西南交通大学航空测量与遥感专业毕业来到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王长进一直在学问上精进,在实践中成长。陆续取得北京交大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中国首批注册测绘师资格。参加工作24年来,他先后主持了京津城际、京沪、长昆、哈大等多个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的勘察工作和铁道部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多项成果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长进及他主持的工程项目,先后获得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金奖1项、优秀工程设计软件铜奖1项、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技术发明奖1项,优秀工程勘察奖4项,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优秀论文二等奖2项。
引领潮流创未来
在中国铁路工程测绘圈里,大家公认王长进是一个引领潮流的人。他对新技术最敏锐,当今很多最新测绘技术,常常都是他最先采用,是他将一项项最新测绘技术首次引入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他带领的团队不仅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而他所在的铁三院航遥测绘分院,工作效率也成倍增加。有人算了一本账,2009年,在人员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他们完成的测绘工作量,相当于他们航遥测绘分院前20年的总和。
早在1998年,王长进就果敢地提出,“一个月坚决甩掉绘图板,实现计算机编图”,这是个大胆的决策,同事们在他的“逼迫”下,快速掌握了新技能,变多年的航测手工编绘工作模式为计算机成图的先进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后,他又创造性地提出在铁路新线定测阶段利用摄影测量技术测绘1:500大比例尺铁路工点地形图和在航测立体模型上测绘1:200横断面图技术路线。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成功突破了铁路摄影测量仅为铁路勘察设计提供大比例尺线划地形图的限制,减少了外业勘测工作量,与传统方法相比,提高功效5倍以上。
他还首次成功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推广应用到沪昆、张唐、泛亚铁路柬埔寨缺失段等新线铁路勘察设计中,实现了由机载激光雷达获取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配合数字正射影像制作完成数字正摄影像地形图的创新,替代传统的在线划图上进行线路规划设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他编著《机载激光雷达铁路勘察技术》专著,为同行了解学习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提供了范本。
如今,王长进又将目标锁定在三维激光扫描雷达、卫星立体像对测图等新技术的试验研究上……
王长进,作为一个引领中国铁路测绘潮流的人,正在引领着中国铁路测绘事业不断前行,开创着中国铁路测绘事业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