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出色的专家在出色的主持者的主持下,开展的出色工作。”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安平秋7月11日在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第四次修纂工作会议上这样评价“二十四史”修订工程。对褒扬一向比较吝啬的安平秋此言一出,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再次引起关注。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历时20年,全国高等院校与出版界通力合作,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成为上个世纪特殊历史时期全国高校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学术成果。推出至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在学术上形成了无可取代的崇高地位,在其后的五十年时间里,对中国史学及其相关学科影响巨大。
时过境迁。今天,我们还能集新一代学人之力,在新的时代,再一次实现修订出“历史上最正确、最可靠、最有用的版本吗?
正在发生的事情,给我们信心。
又一代学人在新时期聚集
三年前烈日炎炎的夏天。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湖北、陕西、浙江、江苏等省市的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聚集京城,启动继往开来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学术工程。200余位参与修订工作的专家学者,代表了当前中国断代史研究和基础文献整理的前沿水平。
此前,任继愈、何兹全、冯其庸、田余庆、蔡美彪先生等数十名在京著名学者及专家参加了论证会,住院休养的季羡林先生,也写来了《我的建议》,对修订工程寄予殷切期望。
之后三年,修订工程顺利完成了论证与立项;确定了总体修订目标和修订方式;遴选并确定了各史修订承担单位和主持人;各史修订陆续进入中期阶段,首轮样稿评审工作基本完成。19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百人次的专家参与了样稿的书面评审。18次样稿评审会,有13次在最近一年内召开,修订工程进程明显提速。
已通过评审的各史样稿,普遍受到各方面专家的肯定,一致认为在原点校本的基础上有了相当明显的提高,在解决原点校本遗留的断句、校勘问题,以及体例统一、资料搜集、撰写规范等方面都有值得称道之处。
政府推动坚强有力
“来自政府的推动坚强有力!”置身修订工程之中的组织者、修纂者,对此感触颇深。
修订工作被列为国家三大基金之一的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启动以来,国家给予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前所未有,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关承担单位和高等院校充分认识到修订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减轻专家学者的工作负担,并在工作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重视。
在政府的推动下,各承担高校在人力安排、资源配备、绩效考核和经费管理方面,采取了适当的调整和配套措施,对修订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和促进作用。
承担了《旧唐书》、《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修订任务的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切,他说:“我的工作校领导高度重视,除已有工作用房外,还配备了两位专职研究人员协助我的工作。中文系也适当减少我的教学责任。”
爱惜自己的羽毛
“爱惜自己的羽毛。”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的话,表达了参与修订工作数百位学者的情怀。
“中国的学术发展,往往是由于大项目的带动。上世纪殷墟的发现,培养了一批甲骨文的研究专家;敦煌文书的发现,培养了一批魏晋南北朝文献研究专家。整理‘二十四史’是非常扎实的基础训练,使人一辈子受益。”这是参加过上世纪“二十四史”整理工作的复旦大学教授邹逸麟的感悟,今天正被新一代学人体验。
曾任《宋史》点校小组组长的裴汝诚先生,这次担任了《宋史》修订小组的主持人,多年从事古籍整理工作的经验,使他主持的《宋史》修订样稿在各史样稿中做得最为规范。当年参与《旧唐书》点校的陈允吉先生、参与两《唐书》地理志点校的邹逸麟先生、参与《宋史》点校的王文楚先生,以及参加上海五史编辑工作的李剑雄先生,都不同程度地投入到修订工程中来,以他们丰富的学识、宝贵的经验和认真的态度,从事修订工作。
对上一版“二十四史”,参与修订的学者给予了充分的尊重。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他们虚怀若谷。“我们今天的学术条件比老一辈好。汉简的出土,为《史记》的修订提供了可能;三国吴简的发现,为《三国志》的修订创造了条件;魏晋墓志铭的发掘,明清档案的公开等等,无疑都为修订工作提供了帮助。”记者在许多学者那里听到了类似的说法。
修订后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2015年年底要全部出版。“争分夺秒”是修订工作的常态,“后来居上、后出转精”更是新一代学人追求的境界。参与审定的先生们认真负责,将每一条点校修订成果都逐条审查,甚至比修订组查找资料的范围还要广;修订办对于程序的把握非常严格,对于样稿审查要求没有丝毫放松,有的样稿甚至评审讨论了三四次。
组织者的文化担当
“修订工作作为集体合作的重大项目,关键是质量和进度。这一要靠修纂者的功力、水平、努力,二要靠组织者的组织。个人项目,十年磨一剑,铁杵磨成针。但时间长、学科跨度大对集体合作项目却是个严峻的考验,十年人心会散掉。”安平秋的感慨意味深长。
“在我所了解的重大古籍整理项目中,这是运行得最正常、最出色的项目。真而实,组织者、修纂者真诚地做这件事,精到,简捷,指导思想妥当。”安平秋尤其赞同组织者与修纂者达成的共识:修订工程是原点校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修订工作必须在原点校本基础上展开,应严格遵守在原点校本基础上进行适度、适当修订和完善的原则,通过全面系统的版本复核、文本校订,解决原点校本存在的问题,弥补不足,最终形成一个体例统一、标点准确、校勘精审、阅读方便的新的升级版本,进一步确立并巩固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现代通行本的地位。
在修订工作中,中华书局担当着组织者的角色。从立项、组织操作到确立修订指导思想并使之成为所有参与者的共识,总编辑徐俊是起着“枢纽作用”的人物。“‘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是一项任务巨大、参与人员众多,时间跨度漫长的学术出版工作,学术界期待已久且修订质量备受各界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尊重专家学者的劳动和知识产权,尤其是修订工程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依靠各位修订主持人和修订组成员的力量,依靠整体的紧密合作来运行。今天,出版已经产业化,但作为出版人,我们肩负的社会责任,文化担当没有丝毫变化。我们要通过拿出无愧于前辈,对得起子孙后代的文化产品来实现这种担当。”徐俊清醒而坚定。
在宽松的学术环境、从容的工作状态下,“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正在沿着预期的学术目标,向着后来居上的最佳境界稳步迈进。正像安平秋先生所说:“修订工作今后还会遇到不少困难,但我们有望见到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的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