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室”
从放羊娃到村支书
今年70岁的艾则孜・艾迪里斯有着对共产党深厚感情。
由于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去世早,艾则孜・艾迪里斯没上过一天学。解放前他曾为巴依(维语“地主”)放羊、住在羊圈。挨饿、受冻、被欺负,什么苦都吃过。新中国成立后,他开始了新生活。
他16岁时,他成了扫盲班中的一员。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学习,他学会了看书写字。不久,他开始写日记。因为积极肯干,又虚心好学,他成长很快。1976年,艾则孜・艾迪里斯来到帕合特勒克村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年后任村党支部书记,直到2001年退休。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村民们都说:“他办的好事,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建起“红色收藏室”
艾则孜・艾迪里斯清楚地记得自己收藏的第一幅画像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4人在飞机场的画像。那是 1962 年。
说起这张画,还有一段小故事。当时没有电视,宣传品也很少。偶然的机会,他在邻居家见到了这张画像,喜欢极了。过了几天,他特意将邻居请到集市上吃烤肉,之后向邻居说起喜欢那张画像,邻居答应送给他。当他拿到这张画像时,高兴得一夜未眠。第二天就做了个相框,挂在家里。
从此,艾则孜・艾迪里斯开始了收藏。最初,藏品主要来自他订阅的党报党刊。因为喜欢看报,他总是仔细阅读,并将自己认为有用的报刊收集起来。他特别注意收集革命领袖的画像,日积月累,艾则孜・艾迪里斯的“红色收藏”越来越丰富。
1965年,他的“红色收藏室”首次向村民们开放。“当时吸引了很多村民来观看,公社领导看了后,夸奖说我为村里办了件大好事,并鼓励我要坚持下去。”他说。
为了便于村民们参观,他专门建了一间土坯房作为收藏室。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建的土坯房已经老旧不堪。为此,今年县里有关部门和乡里共同出资,在他家的院子里新建起两间40多平方米的房屋,命名为“领袖在我心中――红色收藏室”。
这位普通的维吾尔族老人怀着对共产党和共和国的真挚感情,四十八年如一日,默默地充实着自己的收藏室。收藏室有各个时期的党报、党刊,还有不同时期先进人物的事迹、照片……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他收藏的毛泽东像章已达80多枚,革命书籍1200多本,革命英雄照片2000余幅(张),报纸和剪贴报800余份(张)。
写了近30册日记
艾则孜・艾迪里斯“红色收藏室”里,一摞近30册的日记本引人注目。日记本上记载着老人这么多年的心路历程――
“1965年2月2日。我是个贫困人家的孩子,从小因为穷上不起学……是伟大的祖国给了我温暖,让我过上了好日子。我要像雷锋一样,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1976年10月6日。我永远忘不了的一天。今天,我光荣地成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喜悦……”
“2009年9月10日。今天,在电视上看到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畅谈辉煌成就,携手团结奋进’的专题栏目,感到未来更加光明,各项事业进一步前进……”
如今,艾则孜・艾迪里斯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仍然不改“红色收藏”初衷。他说:“我要一直把‘红色收藏室’办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共产党的恩情,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