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多地“水深火热”极端天气现象堪忧

2010-07-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柴野 刘军 我有话说
今年以来,全球多个地区遭遇极端天气现象。年初,北半球受到强烈寒流和创纪录的大雪侵袭,从东亚地区到俄罗斯,从西欧到美国,都因酷寒和暴雪而瘫痪。与此同时,赤道地带和南半球则是暴雨不断,非洲的肯尼亚、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拉美的巴西持续的暴雨酿成洪水和泥石流,上百人丧生,数千人背井离乡。

据报道,北欧国家

芬兰遭遇了75年一遇的高温天气,气温升至创纪录的34.2摄氏度,空调、风扇销量直线上升,成为抢手货。捷克首都布拉格北部的机场由于跑道被高温晒化,机场被迫关闭。布拉格与德国之间的高速公路也受损,已经关闭数日进行维修。在爱沙尼亚,教堂成为民众尤其是老年人的避暑场所,当局关闭了公共林区,预防山火发生。进入夏季,一向清爽宜人的俄罗斯中部地区创下了37度的高温纪录,炎热的天气引发森林大火。7月初,濒临大西洋的葡萄牙一些地区的气温超过41度,科鲁谢地区则高达43度。西班牙海滨城市阿尔梅里亚的气温也达到了40度。西班牙气象部门已经向包括马德里在内的8个省市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英国刚刚经历了今年来最为酷热的一周,法国首都巴黎已持续多日保持34度的高温天气。德国连日来也出现高达37度的高温,德国近日还因气温过高导致3趟高速列车空调设备故障。南欧意大利的米兰、都灵、波尔察诺、布雷西亚和佩鲁贾等5座城市创下40度高温。

与此同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的高温已使2010年成为全球自188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美国东海岸正遭受太阳的炙烤,上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和新泽西州纽瓦克气温达到38度。与高温如影相随的暴风雨将亚洲许多国家浸泡在洪水之中。台风“康森”过境,在菲律宾造成38人丧生,数十人失踪。马尼拉一度因台风引发大规模停电,千万人受到影响。孟加拉国西南部山区在48小时内降雨量达到15厘米,引发洪涝灾害,造成6人死亡,2人失踪。日本西部也连遭暴雨袭击,洪水和泥石流已经造成2人死亡,3人失踪。九州岛北部14日降雨量超过每小时100毫米,北九州岛岛市变成“水乡泽国”。日本当局在广岛、山口、福冈、佐贺等县疏散30万名居民。印度气温则一度飙升到50度,已有数百人因酷热难耐死亡。今年以来,我国南方一些地区首先遭受暴雪袭击,继而大面积干旱,入夏则暴雨成灾,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灾害,灾情仍在持续。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从现在起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4℃。所造成的灾害和恶果触目惊心:11亿至32亿人将面临缺乏饮用水的困境,2亿至6亿人面临饥饿威胁,2亿至7亿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可能遭受洪涝灾害的威胁。该委员会称,过去50年中,强降水、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呈现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预计极端天气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

从全球气候变化整体趋势来看,随着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对天气异常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虽然主要影响热带太平洋地区,但对世界其他地区也会有影响。首先,“北极震荡”导致冷空气南下,北极上空出现高气压,冷空气南侵距离较往年远,进而造成美、欧和我国出现寒冬;其次,鉴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活跃,受其影响,暖湿气流不断从西北太平洋地区进入环太平洋周边地区,冷热气流交锋持续时间较长,带来大量降水;第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区空气循环不畅,加之盛夏时节,建筑物空调、机动车尾气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产生所谓的“雨岛效应”,导致降水形成;第四,全球变暖导致大量海水蒸发,容易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极端天气现象发生的时间虽然相对比较短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的破坏力不容低估。各国要携手面对,共同应对挑战。

图为世界气象组织大厦。刘军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