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自唐代开始输出海外,历经千年,随着东方新航路的发现,于明代远渡重洋到达西方,并在清代达到极盛。
瓷器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
从瓷器的物质文化层面上讲,瓷器自古就是中国人主要的饮食器具,然而在西方,瓷器的生产一直是个谜。自从中国瓷器传到海外,瓷器就一直受到各国人士的追捧,然而他们摸索了几百年也没有搞清楚,瓷器究竟是用什么材料?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迟至1709年前后,欧洲才刚刚烧成硬质瓷,当时中国瓷器已有1500年以上的烧造历史,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成熟、品质最优秀的瓷器。这个时期的清代青花瓷在元、明青花瓷的基础上,不但在材料、工艺、烧造技术上取得全面进步,装饰题材也大大扩展,且画工技艺高超、线条精细、分水色阶丰富、发色艳丽,画面生动传神。正如英国著名的古陶瓷专家哈里・加纳在《东方的青花瓷》一书中所说,“它们被人们认为是青花瓷成就上的顶峰”。
清代五彩瓷也在明代五彩的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成就,开创了从画到填,全部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完成的新工艺,代表着景德镇陶瓷五彩的最高水平和最高成就。而清代陶瓷划时代的新成就则是发明了粉彩瓷。粉彩是受西洋珐琅彩及其制作工艺的影响,改进传统的釉上彩料和画风而形成的一种釉上彩瓷新品种。清代粉彩受到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在翎毛、花卉、人物、山水纹饰上出现了光线明暗变化和阴阳向背的立体感,表现对象无不栩栩如生。
清代瓷器为适应欧美市场的需要又诞生了广彩。康熙年间解除海禁后,来华外国商船逐渐增多,当时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停靠广州码头,于是大批外商纷纷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为了适应外销市场需要,江西景德镇部分釉上彩绘瓷器移至广州加工生产。景德镇釉上彩瓷在这里与当地的铜胎画珐琅艺术相结合,融汇中西,使得釉上彩瓷出现了广彩这一新的装饰形式。其特点是构图丰满、绚彩华丽、金碧辉煌。广彩既有我国传统彩绘艺术的风格,又吸收了欧美的艺术精华,可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三百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外销陶瓷的主要品种之一。
18、19世纪刚刚烧出硬质瓷的欧洲与作为中国古代瓷器装饰艺术和工艺技术高度成熟,集大成时代产物的清代外销瓷相比,其间的差距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中国清代外销瓷首先在物质文化层面上征服了欧洲。
然而,清代外销瓷绝不仅仅只是一种精美的手工业产品,中国清代外销瓷最重要的是它们还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清代外销瓷(包括明代外销瓷)更是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征服了世界的。
季羡林先生曾明确地指出:“十七、十八世纪,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天才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有高度文明的民族。当时他们向往的是中国,学习的是中国。”回顾世界史,欧洲从5世纪到15世纪的一千年里,即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没落到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开始,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中世纪教会扼杀人性,实行严格的禁欲主义,否定对现世幸福和快乐的追求,要求信徒们拒绝一切美好的东西,甚至连鸟语花香都会被看做是魔鬼的诱惑。欧洲人在这种残酷、黑暗、愚昧的政治、宗教、文化压抑下煎熬了上千年,16世纪以后才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17、18世纪出现了启蒙运动,欧洲才开始觉醒,经过近三百年的反复斗争,才提出了人性的解放,才承认人们追求现世幸福、快乐的权利。但当时这些思想在欧洲还是新兴的思想,新兴的文化。
相比当时的中国,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是承认人性、人欲的合理性,鼓励人们积极入世,鼓励人们追求现世幸福和享受人生快乐的。这种以积极追求和享受现世幸福为宗旨的意识形态,引领中国古代社会创造了辉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贯穿在中国古代社会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中。东方新航路的发现,使西方真正发现了中国:人类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接受上帝的主宰,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他们可以追求男女情爱,可以追求风花雪月,他们可以追求白头偕老、可以追求连生贵子,可以追求丰衣足食,可以追求富贵长寿。
西传的中国文化成为一种时尚,部分地改变了欧洲人的日常生活结构。不仅如此,中国传统的非宗教性的以人为本的伦理型文化给启蒙思想家们以新鲜的思想材料,在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成为一种有力的思想武器,为由中世纪神学文化向近代科学文化蜕变的欧洲提供了新鲜的思想源泉和刺激力量。
清代外销瓷恰恰就是这一中国文化、这一中国文明的重要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瓷都有瓷绘装饰,而这些瓷绘纹样则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什么是意必吉祥?吉祥就是义无反顾地追求现世的幸福!
中国清代外销瓷的数量巨大、传播广泛、画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在中国文化启迪西方的过程中起到过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时势造英雄,是历史的机遇造就了中国清代外销瓷曾经征服世界的伟大历史功业。
均为清代外销瓷器
(作者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会员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