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太仓因港而兴,今日太仓的发展也在于以
“六国码头”:历史带来的精神启示
盛夏时节,站在太仓港口,江天一色。桥吊林立的码头一派繁忙景象,巨轮泊在港湾,卡车穿梭往来,眼前的一切不由得让人想到600年前,郑和下西洋船队起锚的盛况。
“郑和七下西洋都从这里启锚”,港口负责人告诉记者,昔日太仓港就是沟通亚非各国重要的枢纽港。郑和的壮举也使太仓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起锚地,并从一个滨海小村落发展成为扬名天下的“六国码头”,被视为中国古代对外开放的“航标”。
然而,在明末清初“闭关锁国”政策之下,“六国码头”不可避免走向没落。仿佛是一个历史的轮回,1992年,太仓设立港口开发区,呼应上海浦东开发开放,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再度开启了太仓开发开放的新篇章。“对太仓人来说,郑和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太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陆卫其告诉记者,“太仓纪念郑和,不仅是为了让太仓进一步走向世界,更要借此弘扬郑和精神,激励太仓人以郑和下西洋时面向海洋、面向未来的气魄和胆识,勇于开拓、扩大开放。”
在苏南的县域方阵中,太仓地域面积最小。然而,就在这十年间,太仓以“郑和精神”为动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2009年,太仓地区生产总值达608亿元,人均近2万美元,在全国百强县中名列第四。
埃克森美孚、联合利华、西门子等22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太仓投资;太仓德资工业园已入驻147家德国企业。如今,每1000个太仓人中,就有1个德国人。太仓被国家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共同授予了中国唯一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
“依托太仓港这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坚定不移地走出去,融入经济全球化,这是历史演变带来的深刻启示,也是太仓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浦荣皋深有感触地说。
腹地优势:苏南共享一个“黄金通道”
在太仓港区规划展示厅,竖立着一排玻璃立柱,里面放入的黄色乒乓球,呈逐年上升趋势,这是太仓港历年集装箱吞吐量的形象展示。从2005年的25万标箱,到2009年完成151.3万标箱,太仓港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实现正增长的港口。发展之快,令业内震动。
“依靠苏南及江苏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发达的产业支撑,以及枕江控海的区位优势,太仓港得以迅速崛起。”苏州市副市长、太仓港口管委会主任梅正荣说。
从地图上看,太仓港位于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T”形交汇处,是江海联运的最佳节点,成为江苏与世界经济连接通道的“东大门”,其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地位不言而喻。
梅正荣说,江苏是经济大省,外向型经济发达,对港口发展的需求很强烈。2009年,江苏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389.5亿美金,继续保持全国第二,进出口总额占到了全国的15.4%。但是港口运输与经济强省的地位不相匹配,数据显示,苏锡常三市集装箱生成量,高达90%由公路东运上海港,不能就近港口水运。
“沪宁高速堵一堵,全球IT抖一抖”,这句话曾被用来形容苏州IT产业的密集度和公路运输的现状。作为全省经济“领头羊”,苏州地区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去年进出口总值占全省比重为59.5%。但由于苏沪陆路交通日益拥堵,且在通关程序上存在着在苏沪“二次报关、二次查验”的制约,企业的物流、时间成本居高不下。物流逐渐成为制约苏南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关系苏南开发开放格局。
如今,作为最靠近苏南地区的港口,太仓港的强势发展正在扭转这一局面。
截至目前,通过太仓港走货的企业,仅苏州就达1600多家。目前班轮航线总数达81条,每月靠泊的集装箱班轮已超过1200艘次。太仓港已成功从喂给港、支线港向干线港转变,通达美、日、韩及我国台湾的12个港口,全球前20强班轮公司均已在此开展业务。
在2010年江苏港口发展目标中,加快建成沿江以太仓港为集装箱干线港,成为全省集装箱运界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在服务苏南中快速发展的太仓港,正朝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干线港、江苏外贸第一大港疾行。
区港联动:凸显成本优势
专家指出,港口的发展离不开腹地经济的发展,反之港口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服务质量和成本优势,也是决定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对于太仓港而言,“区港联动”就是港口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
区港联动的要义是让企业在家门口坐拥“出海口”。
2008年2月,太仓港与苏州各县市区开始大胆创新,把太仓港的港口功能延伸到苏州进出口企业的家门口,形成苏州腹地与太仓港口物流的深度融合与无缝对接,同时将口岸功能引入内陆海关监管场所和区域,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友达光电是“区港联动”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友达的进口料件从结关到进厂,走太仓港的周期是4至5天,61%的进口货物到港当天就拉进了工厂,而从上海港出入境的周期是7至8天。进口的速度快了近一半,每个标箱还能节约25%的运输成本。
“吃螃蟹”的人不断增加,目前把进出口岸选择在太仓港的台企就有150多家。根据太仓海关测算,区港联动模式运行两年多来,已为苏州众企业节约物流成本3000多万元。期间正遇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既快又省的进出效应,顿时成了企业抗御危机震荡波的直接助力。
今年4月17日,太仓港口首开至美国西海岸洛杉矶港的美西航线,这也是太仓港在现代运输条件下的第一条远洋航线。“太仓港由此将真正由‘江港’变成‘海港’,为苏南企业提供最近的‘出海口’。”太仓港口管委会负责人说。据了解,美西航线共投入了5艘船舶,每周一班。以全年进出口量计算,每年可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2亿元。
“区港联动、虚拟口岸”的通关模式,形成了区域物流功能共享、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对改善地区投资软环境,提升苏州乃至江苏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一模式已覆盖苏州全市,并已延伸至无锡,正在向南通、常州、徐州等地推广。
太仓港码头一角。(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