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克服偏科之困 为祖国改学物理

2010-08-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奚晓平 施晓平 我有话说
“钱老最后一次回母校,是2007年的12月。那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他坐在轮椅上,脸上一直挂着微笑。虽然旅途劳累,但他还是坚持要去教室里看看学生;虽然交谈起来很吃力,但通过肢体语言,他还是不断地对学生们表达鼓励与期望……没想到,两年前的这一别,竟成永别……”苏州中学党委书记戴克明满怀深情地怀念与著名科学家
钱伟长的最后一次见面。

钱老对母校的感情十分深厚

戴克明告诉记者:“在苏州中学众多的知名校友里,钱老回母校的次数是较多的,总共有七八回,近十年,他几乎是每两三年就要回来一趟。连钱老身边的人都知道,他对母校的感情十分深厚。”

时间回到1928年的秋季。那年,15岁的钱伟长从无锡考入苏州中学。据说,当时他的考分不高,因为国文的文章写得好,得了第一名,才被破格录取。

进入苏州中学后,钱伟长读书十分用功,但数学、物理、化学等学得很困难。三年后,18岁的钱伟长考取了清华大学历史系。他的中文、历史均获满分,而物理仅5分。当时,《清华周刊》上还登出了钱伟长得了100分的《梦游清华园记》。入清华后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造飞机大炮,保家卫国”的激情驱使他毅然提出转学物理的请求,他要“科学救国”。经一年试读后,他奇迹般地成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

对母校的青年学子提出殷切期望

对于母校的事,钱老分外热心。苏中的师生记得很清楚,2005年,正值苏州中学百年庆典,钱伟长得知后,写下了深情的纪念文章《我祝母校永葆青春》。2007年9月,当时还在苏州中学高二(16)班就读的顾心玉和她的同学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钱老听说他们班成为全校的第一个“院士班”,并命名为“钱伟长院士班”,特意给他们写来长信。

在信中,钱老对这些崇拜他的孩子们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说,“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金色年华,你们首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的人,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去立志成为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两年后,你们在更广阔的领域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时,我希望听到你们的声音,那就是‘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

赤诚的报国之心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7月30日,记者在苏州中学见到顾心玉时,她已是浙江大学日语系的学生。

她说,高中时,他们班是文科班,但深知钱老当年是文科生,却为了报国而改学物理,他们被钱老的精神深深打动,希望能将班级命名为“钱伟长院士班”。没想到钱老很快给他们回信勉励。当年12月,他们还在校园里见到了钱老。虽然钱老已不太能说话,行动也不是很方便,但还是和同学们合了影,并一再要求他们,要先学会做人,在求学的过程中,要求真、求实,为社会作贡献……

苏州中学校长张昕说,钱老所具有的正是不少人最为缺乏的精神。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博大的胸怀、没有功利的价值追求,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而这些,正是钱老留给苏州中学师生乃至全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报苏州7月3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