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人人都享受公共文化的阳光

2010-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我有话说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格外迅速,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的生动体现。

“图书馆24小时自助借还”,“书店像米铺一样多,买书像买米一样方便”,这在广东东莞已是常态。与图书馆一样,剧院、博物馆、文化广场遍布东莞城乡,而且,同样的剧

目,东莞市民和村民只要花上北京或上海1/3的票价就可以享受,低票价来自于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巨大投入。东莞村镇的文化景观也令人羡慕,这里“天天有舞会、周周有晚会、月月有比赛、处处有讲座”。象东莞这样公共文化服务做得好的地区,在我国还有不少。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目前,在我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机构有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广场、文化中心,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社会积极参与,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已开始建立。当然也应当看到,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城乡公共文化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任务依然艰巨。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继续把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努力在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上下功夫,在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上取得明显成效。要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发展成果。要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公共文化领域,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上的不均等现象,努力实现文化公平,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和关键在基层,要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当前,我国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仍较大。因此,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继续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多提供老百姓看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开展老百姓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最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和发展成果。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的每一次扩大,服务水平的每一次提高,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推动力。机制创新让队伍充满活力,服务创新让文化场馆网聚人气,技术创新让基层享有文化有了保障。针对不同群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群众才会得到更多实惠。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最重要途径。我们要努力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群众尽情享受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成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