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毁灭与崛起的现实神话

2010-08-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凤敏 我有话说
总想到唐山走一走,不为别的,只是一种情感的祭奠和一种情愫的驱使。

走在唐山的街上,眼睛的深处,触及的是一个别致的城市,周围林立的建筑错落有致,透着年轻,透着活力,让我无法把眼前的美丽与34年前的毁灭融在一起。

7月28日,天气阴沉而闷热。清晨,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地来到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在高大肃穆

的地震纪念墙前,寻找一个个名字,用泪水和鲜花祭奠罹难的亲人,找寻着一段段回忆……空中飘来电影《唐山大地震》的主题歌《23秒,32年》的空灵旋律――“如果没那么长的夜,此刻怎会这么痛,23秒,32年,让一生失眠……”低沉而充满忧伤的歌声,使不尽的哀思在人群中不断传递,也使深切怀念在音符中升华。

风中,弥漫着百合和菊花的淡淡清香。绕过地震纪念墙,我一个人来到唐山大地震遗址――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废墟前时,尽管有心理准备,尽管对唐山大地震有着痛楚的记忆,但还是被眼前的“悲怆”震撼了。这里保存的遗迹是其中南北走向的3跨厂房,3跨厂房除部分中间立柱扭曲、倾斜外,四周墙柱全部倒塌,屋架大部落地。即便这只是一个局部,却向世人展示着当年大地震的惨烈。透过这方满目疮痍的废墟,我仿佛听见了无数生命的呐喊。我不敢去想那黑色的可怕瞬间,却意识到这些存留的残缺建筑,不仅仅代表着那个特定时空留下的地震遗址,也裂变出一种坚强不屈与从容的城市性格。

夏风吹过,带来一丝丝的清凉。驱车来到市中心“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我不禁心潮起伏,这里承载着亲历和没有亲历大地震者的情感。我伸开双臂,拥抱着纪念碑的底座,感受到一种人定胜天的精神和崛起的力量穿透了我的胸膛――震后,英雄的唐山人民在灾害面前不低头,用“抗震精神”迅速生产出“抗震煤”、“抗震钢”、“抗震电”、“抗震车”……在这种战天斗地精神的感召下,在党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英雄的唐山人民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花园城市从废墟中崛起。

带着深深的敬意,行走在城市中,忽然觉得历史不过是弹指一挥间。曾经,唐山被西方媒体预言“从地球上永远抹掉了”,但为什么重获新生而崛起呢?创造这一“世界奇迹”究竟靠的是什么?新唐山的崛起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靠的是已经熔铸在唐山人血脉之中的“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唐山精神!

回想着唐山关于毁灭与崛起的现实神话,我不断想象着唐山这座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历史与现代融合的生态之城,必将用智慧和信心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注:本报8月2日刊发的《情牵唐山・曹妃甸》一文作者为陈宗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