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江苏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2010-08-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韩灵丽 我有话说
本报南京8月6日电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3年间,各地农家书屋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果。作为最早尝试建设农家书屋的省市之一,江苏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农家书屋有1.5万余家,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

数量巨大的农家书屋为广大农村带来了什么,近日记者到江苏各

地农村一探究竟。

1996年,江苏率先尝试建设农家书屋。15年间,江苏的农家书屋建设成绩显著:投入共2亿元,建成并投入使用1.5万余家农家书屋,总数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全覆盖。

建农家书屋,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农民“买书难、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而要建设覆盖全省的农家书屋体系,单单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如何调动社会群众的积极性,江苏在建设过程中创新机制,特别采用了冠名捐赠的方式。“苏南很多村的农家书屋就是在当地乡镇企业帮扶、捐赠下建立起来的。”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徐毅英说。

针对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江苏在农家书屋建设中因地制宜,采取省重点资助与各地自建相结合的方式,对苏北苏中部分地区予以资金资助,对苏南予以工作指导。2006年和2007年,江苏省财政分别安排400万元资助苏北苏中地区34个财政转移支付县的农家书屋建设;2008年和2009年,这项资助资金分别大幅提高到2100万元和3700万元,资助范围也增加了黄桥、茅山革命老区6个县和涉农的4个区。

“江苏农家书屋建设投入大、速度快、质量好,为全国农家书屋建设带了好头,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为我国东部地区树立了典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考察江苏农家书屋建设时说。

“老张,过两天又要打农药了,找两本农药方面的书借我看看。”江苏启东东元镇农家书屋里,村民陈思义告诉记者,他经常来这里借书,看看什么种子好,什么农药毒性小。

不到30平米的屋子里,记者发现这个书屋虽然藏书不多,种类却很集中,主要是农业科技方面的杂志和通俗笑话小册子。

滨海村的小陆也喜欢到农家书屋借书,他告诉记者,去年家里养的鱼苗成活率很低,亏了不少钱,问了很多同行也没得出个结果,后来在同村好友的推荐下,到书屋找了几本相关方面的书回家翻翻,居然还真从书中摸出了门道。现在,他的那些鱼苗成活率很高,而且长得还很大很肥,“今年,肯定能把去年亏掉的钱连本带利全部赚回来!”

东元镇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整个启东,像他们这样的书屋大概有三百多家,因为村里干活的大多是五十岁左右的渔民或农民,所以书屋里的书都是以养鱼业和农业为主。“农民在看这些书的时候,一方面是消遣,把以前打牌的时间用来看书增加点文化知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他们的种植、养鱼等技术,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与东元镇的农家书屋不同,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的农家书屋则更多地收藏了些儿童书籍,书屋管理员小李介绍说,他们镇有很多跟着爷爷奶奶过日子的留守儿童,书屋建成后,镇里发现孩子们更喜欢到这里来看书,于是便索性将书屋组建成一个“孩子之家”,为留守儿童建立一个温馨的“小家”。

与启东、盱眙等地不同,记者近日了解到,有些地方的书屋书籍内容陈旧、种类单一,吸引不了村民;也有些地方书屋建是建成了,可是却“默默无闻”,村民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福城村的张大嫂说,书屋的图书种类太少,多是一些马克思主义等政治理论书,“还有的是厚厚的大块头,让我们这些老农民都不敢看,也看不下去,我觉得农村书屋除了政治类、励志类的书,要是增加一些种养业、菜谱、少儿、技术等方面的图书就更好了。”

在宜兴的几个农村,当地村民根本不知道自己这里有农家书屋。“什么是农家书屋?”面对正在打农药的村民老王的问题,记者一时语塞。在南京六合区大包山倪村,记者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村里的青年小倪说,自己在这个村生活了20年了,从来没听说过农家书屋。

对此,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回应:江苏目前建立的农家书屋都是在行政村,也就是在几个自然村建立一个农家书屋,所以,一些周边的自然村村民可能会不了解农家书屋。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从事农村社会研究的大学专家教授,专家们认为,农家书屋建设惠农还需知农心。目前,江苏的农家书屋覆盖面很广,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江苏还要努力做到农家书屋不止于行政村,可以采取送书下村等形式,让农家书屋惠及每个自然村。还有不少专家建议,农家书屋的读者是村民,因此各地在建设农家书屋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充分了解当地村民的喜好,更多地收藏些针对性强的、村民喜爱的、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的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