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投票规则
1、报纸投票日期从8月8日0:00至8月21日24:00(以邮寄日邮戳为准);网络投票时间从8月8日0:00至8月28日24:00。
2、投票范围为主办单位公布的候选人共96名。
3、无论何种方式每人限投一张选票;每张选票所选候选人不得超过32人,否则
4、报纸投票注意事项:
①选票复印无效。
②参与投票者请在选票中选择你支持的候选人,然后在你选定的候选人姓名后面的“投票”一栏打“√”。
③填写完毕后,将选票完整剪下,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中国教育报(邮政编码100082),信封上请注明“楷模评选”字样。邮资自付。
④所有参与投票者请注明本人姓名、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以及邮政编码。无投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选票无效。
5、网络投票注意事项:
①点击教育部门户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国视在线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专题”,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投票。
②每个用户全程限投32票,对同一候选人限投一票。
③在投票过程中,不显示候选人得票结果。
④本次网络投票一律免费。
6、本次评选活动坚持群众自愿投票原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包办投票、指定投给特定候选人等弄虚作假行为。举办单位设立监督举报电话:010-82296549,82296553,监督邮箱:[email protected]。
姜伯驹,男,汉族,73岁,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在不动点领域的成就使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执教50载,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至今仍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工作再忙,从不耽误上课,深受学生爱戴。自编讲义,支持教改,为北大建设“数学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做出贡献。甘为人梯,鼓励创新,为我国培养了许多优秀数学人才。曾获全国模范教师、高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许铁成,男,汉族,51岁,中共党员,北京市延庆县一中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清华大学毕业生,多次谢绝多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持在远郊区县任教,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发挥着骨干作用。在教学中强调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交汇融合,帮助学生养成追求真善美的健全人格。他的课深入浅出,环环紧扣,旁征博引,深受学生的欢迎。他的事迹登在北京市初二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参中,成为教学案例。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吴正宪,女,蒙古族,56岁,民进会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4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她将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了深受学生喜爱的数学课堂。创新教师团队研修机制,出版多本著作,在全国近30个省市讲学、报告,在国际教育交流中有较好影响。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王静康,女,汉族,72岁,中共党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一直承担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工作,着力加强团队建设,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教书育人。所负责的《化工设计》本科生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的教改项目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带领团队完成了国家级教改项目4项。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董新玉,女,汉族,38岁,中共党员,天津市大港区第五小学教师,中学高级。21年来扎根农村教育一线,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教学成绩突出。学校学生大部分是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她一视同仁,关爱帮助,经常家访,为贫困孩子捐衣捐物,自费购买图书,人们说:“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徐英杰,男,汉族,40岁,中共党员,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突出成绩。培养多名学生在全市、全国大赛中获奖;组织教师研发编写中职教材,并在全国发行;组建学生创意实践工作室,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首届职教名师、天津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郭玉梅,女,汉族,34岁,中共党员,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岔河镇中学一级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刻苦、任劳任怨,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因患脑瘤,8年内经历了5次开颅手术,坚持与病魔抗争,始终保持乐观情绪。每次手术后,总是要求重新站上讲台,坚守教学岗位。利用双休日检查、治疗,不愿耽误学生一节课,坚持自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李小任,男,汉族,54岁,中共党员,河北省沙河市蝉房学区大台小学高级教师。在偏僻的山区小学教学点一干就是35年,一人承担6个年级的复式教学任务。既教知识,又教做人,既注重孩子的思想品质教育,又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主动探索多级复式教学经验,有时为向其他教师请教,要跑5里远的山路。培养了多名学生到大中专院校学习,为提高山村的文化素质做出了贡献。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优秀园丁等荣誉称号。
王建国,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七中学校长,中学高级,特级教师。担任校长13年,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倡“尊重学生状态、尊重学生需求、尊重学生发展”的理念,为学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曾获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等多项荣誉。本人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乔志勇,男,汉族,34岁,中共党员,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镇兴地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来甘心坚守在山区教育的第一线,服从工作需要,克服家庭困难,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地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始终坚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的原则,用严、真、细、实的标准做好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刘志清,女,汉族,41岁,中共党员,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南关小学高级教师。长期坚持探究式教学方法,创设好的学习情境,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被称为教书育人的“把式”。关心青年教师培养,在学校牵头建立了“青蓝工程”,通过示范、观摩、研讨、训练与交流等方式,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纯林,男,汉族,45岁,民盟盟员,山西省临汾市第三中学高级教师。二十多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连续10年担任高三毕业班历史教学,成绩突出。积极承担班主任工作,坚持用关心、耐心、细心、热心、诚心教育学生,资助3名贫困生读完高中,主动放弃到大城市重点中学工作的机会,已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本区域内的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罗辽复,男,汉族,75岁,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1958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为支援边疆建设到内蒙古大学任教。他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编写教材,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基础理论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从事理论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研究,主持、参加国家、自治区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270多篇。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高娃,女,蒙古族,40岁,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蒙古族中学高级教师。20年默默奉献在民族教育战线上。作为班主任,她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的自觉性。坚持以家访为家校联育的主要方式,制作“牧区家校联育互动”卡,对贫困生、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爱,所在班级为盟级先进班集体。积极钻研业务,教学成绩突出。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等荣誉称号。
孔维龙,男,蒙古族,44岁,中共党员,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乃林镇中心学校校长,中学高级。在农村学校一干就是20多年。不断探索“小学课堂管理实验研究”和“班级管理模式实验研究”,课堂教学深受好评,主题班队会教育课被评为自治区优秀班队会课。特别是担任校长后,提出学校发展和治学目标与策略,出台教师评价制度,成立教育管理研修班和教师技能培训班,使学校30多名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3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学校多次受到表彰。本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贾凤姿,女,汉族,54岁,中共党员,大连海事大学教授。从教28年来,坚持工作在大学思政课教学第一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信、真践行,以理论修养影响学生,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创新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八大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思想与教学艺术的充分结合,她的课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招牌课”。爱生如子,与学生交心,帮学生诚心,被学生称为“妈妈老师”。曾获辽宁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连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谭秀丽,女,满族,35岁,中共党员,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大川头镇学校教师,中学高级。从教15年来,扎根农村学校,教书育人,帮扶贫困学生,为学生呕心沥血,以满腔的爱教育培养学生。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县三好班级,教学能力强,勇于教学改革,教的课多次获县、市优质课,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辽宁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周红光,女,汉族,48岁,中共党员,辽宁省营口市第四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在学校承担智力援藏任务中,她带藏族班15年,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关心每一个学生,帮扶特困学生,每年都和学生一起过春节,与藏族学生结下深深的师生情。在教学上认真研究藏族学生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使学生成绩有明显的提高,是西藏教育厅评选的全国内地西藏班教育专家,为促进民族团结和为西藏培养合格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辽宁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杜顺,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大兴镇万福村小学高级教师。身残志坚,长期在偏远的乡村学校任教,在被诊断为骨髓空洞症后,历经拄单拐、拄双拐、坐轮椅,仍坚持为学生上课,长期跪在炕上写教案。刻苦钻研教育教学,自学大量书籍,创造了尝试测试法等教学方法,在全镇得到推广。十多年来,所得奖金全部用于给学生买书和奖品等,免费为学生辅导,为山区教育作出了贡献。曾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邢立平,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第四十八中学高级教师。四十八中第一个住宿班有61个来自山区的孩子,他们曾是邢老师原来的学生,邢老师工作调动了,学生也追来了。邢老师成了孩子们的兼职“爸爸”,早起晚睡,管生活、管思想、管学习,及时与家长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他用真情厚爱温暖了山里孩子的心,成就了山里孩子的梦想。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孙正聿,男,汉族,64岁,吉林大学教授。在教学和研究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所讲授课程广受学生欢迎,所撰写《哲学通论》成为我国高校哲学专业普遍使用的专业教材。提出“苦读与笨想”的方法,与研究生深入交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训练研究生做学问的意识。承担多项重大课题,以理论创新引领学科建设。倾注心血培育学术团队和青年人才。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高校教学名师、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高莲玉,女,朝鲜族,45岁,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朝鲜族第一中学校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多年来担任班主任,教学效果好。她深爱学生,注重言传身教,从不放弃一名学生,对父母不在身边、有不良习气的孩子给予特殊关爱,耐心做好帮扶、转化工作,多次资助家庭困难的孩子。对年轻教师传、帮、带。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朱有春,女,汉族,30岁,黑龙江省穆棱市河西乡四兴小学高级教师。2003年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和丈夫一起来到大山深处的偏僻教学点,一干就是八年。学点有四个年级,只有夫妻俩任教,他们采用分班和集中的方法授课,保证不少一门课程,不少上一节课,还把家庭困难和留守孩子带到家中照顾。积极争取建设新校舍,改善教学条件,自己凑钱买了电脑,为学生开微机课。曾获全国模范教师、黑龙江省乡村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赵翠娟,女,汉族,61岁,中共党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的探索与研究,提出“师德应植根于教师职业的幸福感和充实感”,“学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引发学习的地方”。高度重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校内组织成立多个教师社团,为教师活跃在教改的前沿、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建设优秀教师队伍创造条件,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刘京海,男,汉族,60岁,中共党员,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十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在上世纪90年代首创的成功教育研究,有效地转变了大批学习困难学生。全面提升校本教研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多元化发展。首创委托管理农村薄弱学校,促进了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陆谷孙,男,汉族,70岁,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从教40多年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始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严谨治学、真诚待生。年年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教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图书特等奖、首届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著作奖等奖项。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高校教学名师奖、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于漪,女,汉族,81岁,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年的教育生涯,无私奉献、执著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做好传帮带。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吴邵萍,女,汉族,45岁,中共党员,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7年来,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幼儿身上。注重青年教师培养,主动做好传、帮、带,言传身教,5年中在各地上示范课100多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宋玉伟,男,汉族,51岁,江苏省洪泽县共和中学一级教师。坚守农村讲台32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8年。积极探索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质量好。为了帮助学困生、照顾农村留守孩子,他克服家庭困难,使孩子们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为了农村的孩子,他放弃进城下海的机会。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马景仑,男,汉族,65岁,中共党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真情爱生,用爱构建师生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在亲切、愉快的教学情境中接受知识和教育,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长期致力于训诂学和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患病后,乐观生活,坚持在病房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曾获高校教学名师奖、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黄孟轲,男,汉族,55岁,浙江省慈溪中学语文教师,特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爱岗敬业,尊重学生,拒绝高薪家教,静心于教书育人,认为教育这块净土必须靠每一个教师去守护。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功底扎实,把减轻学生负担作为重要课题,教学质量高。以“精神立人,注重审美,培育思维,发展个性”为核心的大语文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产生较大影响。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浙江省功勋教师等荣誉称号。
姜育兰,女,汉族,52岁,浙江省江山县淤头镇中学一级教师。扎根农村学校教学20余年,爱岗敬业,注重总结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上严要求,生活上细关心,雨天给学生送伞,天寒为住宿生送衣服,学生病重,她果断抉择,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支付生活费。努力用爱的“良方”去教育每个学生。患晚期胃癌,化疗一结束就赶到学校要求工作。2008年出现早期转移,病情加重,她仍一边治疗一边工作。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感动浙江十大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
周文耀,男,汉族,52岁,中共党员,浙江省杭州市工读学校书记、副校长,中学一级教师。从教28年来,他和他的团队倡导的“爱得深,管得严,重疏导,抓反复,靠科研”的十五字教育方法,在全国工读教育界得到了普遍应用。对学生不歧视、不放弃,耐心疏导,循循善诱,给受伤的花朵更多的关爱,培育新人。在教学实践中,他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运用“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小步走”的教学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曾获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金顺姬,女,朝鲜族,43岁,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十六大代表。1992年,她随军来到安庆,选择在郊区中学当教师。她的母语是朝鲜语,很快就突破了语言关,教学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多次获省市教学大奖,被当地誉为教坛盛开的金达莱。2001年,丈夫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她强忍痛苦,放弃上级组织对其重返故乡或到大城市工作的安排,依然留在安庆,继续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军嫂”、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汪来九,男,汉族,59岁,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潭乡毛田小学高级教师。1971年师范毕业后,一直坚守在偏僻的山区教学点工作,总结摸索出一套适合山区教学的复式教学方法。在39年里,毛田村民组没有一个孩子辍学,没有一个学生留级,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为提高毛田村人口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当地村民的高度赞誉。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余恕诚,男,汉族,72岁,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师范教育,以其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感染教育学生,教书育人,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教师的敬佩。教学科研成绩突出,与他人合作撰著的李商隐研究系列,先后获得五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独立进行的唐诗系列研究,在成果丰硕的唐诗学界独树一帜。曾获高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安徽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陈文明,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福建省永定县湖山中心小学教师,中学高级,特级教师。28年如一日坚持在最边远、最偏僻的湖山乡任教,多次婉拒外地学校的高薪聘请。他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在农村艰苦的教学环境下,勇于探索,刻苦钻研,参加编写出版了6部书籍,发表教学论文等120余篇,积极指导、培养青年教师。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
黄金莲,女,汉族,55岁,福建省三明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她坚持争创一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座花园式的学校。在全省率先开展“分类教学实验”,结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既抓好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又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对残疾孩子倾尽爱心。学生多次在各类文体艺术竞赛中获奖,毕业生除部分升学外,就业率100%。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本人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郑捷,女,满族,51岁,中共党员,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党委副书记,中学高级,特级教师。党的十五大代表、全国十一届人大代表。从教30年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1991年患直肠癌,经历了与病魔最痛苦的搏斗,重返教学第一线。积极投身课程改革,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和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摸索创建了班主任专业化培养模式,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郑捷精神”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俐,女,汉族,42岁,中共党员,江西省南昌市启音学校(原南昌市聋哑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曾任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热爱学生,爱岗敬业,25年来一直从事聋儿语言训练、语文教学。担任班主任19年,聋生入学时七、八岁,自理能力差,她既当老师又当妈妈。为了训练学生口型、发音,她费尽了心思,吃尽了苦头。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邹有云,男,56岁,中共党员,江西省永修县三溪桥镇黄岭村太阳山教学点教师,小学高级。从1974年至今,他已默默坚守山村教学点36年。一人一校,任教四个年级所有科目,坚持走30里山路到教学点给学生上课,不仅路上要照顾好同行的学生,中午还要为在校吃饭的学生热饭。为了能让每个孩子读上书,经常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钱帮助贫困学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金圣杯”江西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张亢,男,汉族,41岁,民革党员,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董事长,助教。创办优质职业学院,突出职教特色,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积极服务社会,带动与促进劳动力就业。汶川地震捐款17万元,接收灾区学生146人,还组织师生为玉树、云南灾区捐款,为贫困生奖学、助学、免除学费达1500万元,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和好评。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何昆,女,汉族,38岁,中共党员,山东省济南市第五中学高级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坚持从小事入手,从大处着眼,立德树人,德育为先,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尊重信任、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所带班多次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集体”。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丁万寿,男,汉族,48岁,中共党员,山东省平度市祝沟镇沙埠小学高级教师。坚守山村教育28年,注重因材施教,关爱学生,先后帮扶贫困学生30余人。为扩建校舍,先后争取到了3万余元的资金,和老师们亲自动手,顺利完成了扩建校舍任务,改善了教学条件。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丽,女,汉族,42岁,民盟盟员,山东省潍坊市商业学校高级讲师。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提倡快乐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探索适合职教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促使学生管理由被动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力求德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切实提高学生素质。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郭国良,男,汉族,45岁,河南省汝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连续担任班主任23年,虽右腿残疾,但课余时间坚持家访,走过汝州市约90%的自然村,总行程3万公里。爱生如子,先后资助贫困学生180多人,还将多名留守学生接到家中照顾,支持他们完成学业。写下教学札记约50万字,撰写教育论文近30万字,先后在农村薄弱学校讲示范课200多节。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王生英,女,汉族,53岁,中共党员,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十七大代表。30年如一日,坚守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任教。一场暴雨冲毁了学校教室,她把孩子们领到家里去上课。为扩大教室,把家里的大豆、小麦等粮食卖了,不顾病残之躯和丈夫一起挖沙、刨石等。爱生如子,倾尽全力帮助家庭贫困学生求学。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党员、河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孙晨,女,汉族,53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盲聋哑学校教师,中学高级。为了教好课程,自学了中国手语、聋标、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注重根据聋生和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有关课件获省级一等奖。积极研究聋生的智力发展、心理辅导、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发表了多篇论文。长期担任班主任,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重点对后进学生给予更多关爱,为学生垫款捐物,为学生树立做事、做人的信心。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第三届教育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范献龙,男,汉族,28岁,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下谷坪民族学校副校长。2004年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号召,自愿从武汉来到神农架林区学校资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育人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了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累计步行四千多公里,走访了数百户山村学生家庭,进一步了解了学生,与家长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倡导建立了“资教生助学奖学金”,还通过媒体和社会的支持,使品学兼优的山村孩子得到扶助。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汪金权,男,汉族,47岁,湖北省蕲春县第四中学高级教师。23年前,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放弃在黄冈中学的工作机会,主动申请调到山区学校任教。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式、新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快乐学习,指导学生发表作品百余篇,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先后从微薄的收入中拿出10多万元,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无私指导青年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王月娥,女,汉族,44岁,中共党员,湖北省黄石市王英希望小学教师,中学高级,全国人大第十届、十一届代表。20多年来扎根库区,面对分散在周边7个小岛的20多个孩子,每天摇着船一个个接送他们上学、回家,一人一校承担小学三个年级的复试教学,既是老师,又当妈妈,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库区的孩子们,几次婉拒亲属要她离校外出经商的要求,还用获奖的奖金为学校买了新船,以便更安全地接送孩子。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石雪晖,女,汉族,61岁,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多年来,先后承担“园艺原理与技术”等9门课程的主讲任务,积极参加教材编写和教学基地建设。攻克了欧亚种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高产优质栽培的技术难题,手把手地教会了农民高效无公害生产葡萄的新技术,热心为“三农”服务,足迹遍及全省50多个县市,为农民科技致富作出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湖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黄年春,男,汉族,45岁,湖南省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学高级。从教29年来,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关爱每一位学生,坚持走访问题学生家庭,积极帮助贫困学生。2005年,主动申请调到特殊教育学校,对弱智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连家人都嫌弃的孩子,他也不放弃。经努力,为在校残疾生每人每学期争取了500元生活补贴。提出了“学生需要什么教什么,学生能学会什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会就怎么教”的特殊教育理念,开发了特教德育校本教材《沟通与交往》。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邓先华,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金洞林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扎根山区教育29年,多次放弃改行或进城任教的机会,长期担任班主任,用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经常跋山涉水家访劝学,为贫困生垫付学费3万多元,所带班级连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以情导学”的教学风格,多次在县镇上“示范课”,坚持教学改革,培养20多名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何镜堂,男,汉族,72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设计了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建筑,创造了极大的社会价值。指导创作了一大批优质建筑作品,引领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主持建设了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曾获中国建筑界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等奖项,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江润浓,女,汉族,34岁,中共党员,广东省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中心小学高级教师。扎根远离家乡的瑶乡,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关爱学生,常常走访家长,营造班级比学习、爱学习的良好氛围,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组织学生课外学习小组,义务为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在自身经济非常拮据的情况下,先后帮助28名特困学生解决了入学困难,深受当地群众和学生们的爱戴。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郑俏华,女,汉族,39岁,中共党员,广东省佛山市启聪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她对特殊教育信念坚定,一直坚持一线教学。带领全校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经培养训练,该校70多位聋儿回归普通小学或幼儿园学习,连续3年听障类中职生升学、就业率近100%。作为市人大代表,积极为佛山的特殊教育出谋划策,经常组织全省特殊教育学校业务交流。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
韦红革,女,壮族,43岁,中共党员,广西柳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总结出“注重愉快教学,寓教于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渗透政治思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职业综合素质”等教育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努力实践,切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个别问题学生,投以真情,敢于管理,耐心细致,着力做好转化工作,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立精神。突出职教科研特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区职教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温福华,男,瑶族,42岁,中共党员,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忠良乡中心校校长,小学高级教师。20多年来,一直扎根在边远贫困的大瑶山学校。担任校长后,面对中心校校点多、分布偏远、大多数不通车的困难,在全县率先推行教师聘任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用人效益。为解决上学远的问题,举办寄宿制学校,每年争取资金扶持贫困生和改善办学条件,在较短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了忠良乡小学的落后面貌,取得了显著成绩。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陈保善,男,壮族,50岁,广西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留学澳、美10多年后,积极响应祖国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于1999年辞去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职位,回国任教。言传身教,严谨治学,通过自身的学识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两次被评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为学术带头人,先后指导过10位青年教师,组建了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建成了广西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邢源霞,女,黎族,35岁,海南省乐东县万冲镇中心学校一级教师。扎根农村地区,热爱教育事业,潜心钻研教材,积极研讨新课标,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成绩突出。用爱心关注、赏识、抚慰学生,挖掘学生潜力、激励学生信心,关爱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陶海林,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海南省工业学校讲师。从教23年来,始终扎根山区职业教育事业,多次拒绝高薪高职聘请。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成绩好。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年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花费十几万元资助了30多名贫困生。义务为企业服务,先后培训财务人员六千多人次。为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奋不顾身与多名持枪持械来校滋事歹徒搏斗。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海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史海涛,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海南师范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连续15年指导支持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多名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等。作为学术带头人,编写两部特色教材,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102篇,创建“海南省生物多样性科技馆”和“海南省生态环境教育中心”,组建了国内唯一一支专门从事龟鳖动物研究的队伍。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石元英,女,苗族,54岁,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保安乡中心校高级教师,现任教于湖南省保靖县清水坪镇坝木小学。从教30年,有18年在渝湘交界地区跨省任教。为了孩子们的安全,10多年间,坚持每天背负幼小的孩子或残疾孩子趟过门前的“四川河”求学,自身落下严重病痛。克服家庭经济困难,长期向贫困学生提供资助。工作责任心强,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教育教学质量高。曾获“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被评为“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
梁显政,男,汉族,52岁,致公党员,重庆市永川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二、三届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市第一届政协委员。从教30年,长期担任班主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赖和同行赞誉。发表上百万字论文著作,指导10位青年教师在重庆市和全国数学赛课中获得一等奖。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王洪春,女,汉族,52岁,重庆市开县白泉乡平安希望中心小学一级教师。坚守山区教育30多年,2006年主动申请到最偏远、交通不便的群岭村校任教,用啤酒箱子当床,用破麻袋分隔男女厕所,在屋檐下做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教书育人,成绩突出。关爱农村留守孩子,帮抚培养6个留守儿童,自费为学校买挂图、体育用品。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陆枋,女,汉族,43岁,中共党员,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从教23年来,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工作,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任校长后,坚持“教育公平”理念,提出了“优质资源辐射均衡计划”,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带动辐射作用,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任维鼎,男,汉族,40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一级教师。从教20年来,严格要求自己,教书育人,甘于奉献。"5・12"地震发生时,他冒着生命危险紧急疏散和抢救师生,而顾不上抢救埋在学校废墟下的女儿。震后,积极投身到灾后复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为恢复重建工作做出了贡献。为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生活的信心,开设心理讲座,召开主题班会等,引导教育学生坚定信念、学会感恩,走出地震的阴霾。曾获全国模范教师、教育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王仕斌,男,汉族,38岁,中共党员,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校长、中学高级,特级教师。作为大巴山区一线教师,他自创了“自读查阅―――质疑思考―――小组协作―――点拨释疑―――师生交流―――拓展延伸”的“六步教学法”,形成了“激趣、尝试、实践”的独特教学风格。作为校长,他充分利用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主动与6所城乡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有力促进了山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曾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刘恩和,男,土家族,59岁,中共党员,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十六大代表。长期在偏远山区学校任教。为建设茨坝村小,他发动集资4000元,自筹6000元,坚持每个来回10多公里背材料,感动村民共同背运,历时4个月,穿破5双胶鞋,一个人背回17吨多建材,行程2000多公里。获得荣誉后,奖金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和公益事业,资助学生近500人。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唐莉莉,女,汉族,37岁,中共党员,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有特色,学困生转化工作突出。所带班级班风、学风良好,教学成绩突出。2003年9月至今,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谈心交流1千余次,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创办“校园讲坛”,每月安排两项学术讲座,开阔了学生视野,促进了校本研究。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等荣誉称号。
左丽,女,汉族,55岁,中共党员,贵阳医学院教授。努力进行教育创新,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在本科生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先后承担了35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本科《医学免疫学》课程2005年被评为贵州省精品课程。科学研究方面成果突出,曾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贵州省高校教学名师、贵州省卫生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崔运武,男,回族,50岁,民建成员,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1993年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主动调到云南大学工作,积极投身教学与科研,完成国家级教材3部,获准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特色专业。潜心教学,勇于创新,主持建设了省部共建的“公共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和以州市为单位的实验实践教学基地,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方式。曾获高校教学名师奖、云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杨国旺,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云南省祥云县第四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任校长后,带领全校师生艰苦奋斗,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行“三生工程”,即对家庭贫困学生实行救助,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辅转化,对学业优秀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促优辅导,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从乡村薄弱学校向优质学校的转变。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云南省优秀教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陈自华,男,拉祜族,48岁,中共党员,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边境小学高级教师。从教24年,坚守艰苦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关爱每一个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深入村寨进行家访,注重民族团结教育,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摸索适宜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法,通过讨论、表演、结对帮扶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不断拓展教材内容,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江村旺扎,男,藏族,47岁,中共党员,西藏拉萨市当雄县中学高级教师。热爱西藏牧区教育事业,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利用休息时间甚至走一天的路家访,动员家长劝返辍学学生。他政治立场坚定,“3・14”事件发生后,异常悲愤,主动向学校提出结合本人经历,向学生揭批达赖分裂主义集团的反动本质,歌颂民族大团结和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报告效果良好,师生反响热烈,有力地回击了达赖集团的分裂行径。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西藏自治区中学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次仁益西,男,藏族,39岁,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完小高级教师。从教17年来,扎根农村辛勤耕耘,用实际行动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热爱学生,善于学习,精于业务,教学能力强。在孩子们眼中,他是一位集慈祥与严格于一身的好老师,在家长心里,他是一位关心孩子胜过自己生命的人。曾获西藏自治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普琼,男,藏族,34岁,中共党员,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县仁多乡完小校长,小教一级。仲巴县是日喀则地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气候最恶劣、居住最分散、边境线最长、交通最不便的纯牧业县,素有“生命禁区”称号,仁多乡位于仲巴县最北部,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仲巴县气候最恶劣的乡镇,也是距离县城最远的乡。普琼校长以校为家,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成绩突出。2008年至今,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县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曾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第三届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冯雪红,女,汉族,38岁,陕西省户县纸房学校校长,中学一级教师。扎根贫困山区教育19年,多次放弃可以走出大山的机会,坚守在农村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关爱学生,为了不耽误路远的学生上课,亲自为学生洗衣、做饭,还坚持照顾班上两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翻山越岭动员辍学学生返校,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学校建设吃大苦、受大累,任劳任怨。创新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在西安寄宿制学校中得到推广。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徐德龙,男,汉族,52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0年谢绝原西德学校和导师多次盛情挽留,回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任教。扎根西部二十余载,主持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身心地致力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校管理工作,完成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创造了数百亿的经济价值,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学校建设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称号。
仰孝升,男,汉族,48岁,陕西省山阳中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第九届陕西省政协委员。任教28年,扎根山区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拒绝高薪聘请,踏踏实实地为山区教育服务。先后资助贫困生和孤儿50余名,金额达数万元,联系社会好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金额达十余万元,还在学校成立了“贫困生助学金”,让一大批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耐心教育、转化学困生、有问题学生近百名。创办心理咨询室,细心解答学生心理疑难近千人次。曾获全国模范教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火霞,女,汉族,53岁,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一中学教师,特级教师。从教2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23年。刻苦钻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教学质量高。注重研究当代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做好问题学生转化,对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帮助,所带班级多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曾获甘肃省“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蒲云昌,男,汉族,50岁,甘肃省文县桥头小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三十三年如一日,为山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一直肩负着毕业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刻苦学习和钻研业务,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努力实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教学质量高。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关爱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学生关心、帮助和指导。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闫桂珍,女,满族,48岁,中共党员,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教师,特级教师。扎根西北戈壁25年来,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秉承“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常年带三个班课兼班主任,早来晚走,与学生谈心交流,解决学生疑难问题。为让后面的学生看清黑板,自买30多个小方凳,学生可以就近听课。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10多万元。注重教育改革,探索了“点拨导学”、“激情感染”等多项语文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甘肃省优秀党员、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孔庆菊,女,藏族,38岁,青海省门源县第二中学一级教师。1993年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深入、细致,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材施教,积极开展教研活动,逐渐形成了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担任校本培训工作,承担示范课,上好优质课,帮助和指导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曾获全国优秀教师、青海省十杰教师、青海省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刘秀青,女,蒙古族,40岁,中共党员,青海省同德县秀麻乡斗合索寄校高级教师。安贫乐教,艰苦奋斗,为牧区的教育工作辛勤耕耘。教学认真负责、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好。因地制宜抓好学校特色和传统教育,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辍学的学生总是一趟趟地上门说服劝导,足迹踏遍斗合索的每个角落。还利用各种机会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关心群众的疾苦冷暖。曾获青海省优秀教师、全省十杰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陈光明,男,53岁,藏族,中共党员,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1979年从事教育工作,长期工作在艰苦偏远的民族地区学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玉树地震发生时,他是第一个到达受灾最严重的学校主校区的校领导,不顾个人安危和腰部的伤痛,及时组织师生挖救被埋学生,没有工具,只能用手挖、用手刨。他与救援人员共救出9名学生。连续四天,在身体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带病坚守在救援一线,与救援队一起搜救学生。震后,他积极投身复学复课和恢复重建工作中。曾获青海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张闽娜,女,汉族,54岁,宁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从事音乐教育32年,一直教授声乐、合唱与指挥。注重把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有效结合,率领宁夏大学合唱团取得全国“金钟奖”合唱比赛优秀奖、两次进入CCTV电视大奖赛合唱比赛决赛。2001年,爱人突患脑淤血瘫痪在床,她克服家庭困难,坚持工作。她的坚忍不拔与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学生,学生们评价,“最累的人是张老师,最感人的人是张老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刘银良,男,汉族,47岁,中共党员,宁夏吴忠中学高级教师,副校长。从教20多年来,先后担任15年班主任,关爱每一个学生,细心帮助转化贫困生和有问题的学生,所带班级班风正,学习气氛浓。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套研究高中物理问题四步法:阅读理解、进入情景、弄清过程、分析计算。他的课深受学生欢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杨秀花,女,回族,35岁,中共党员,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张易中学一级教师,副校长。扎根六盘山革命老区,从事山区教育工作,担任班主任10年,以爱育爱,坚持赏识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创新教育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健康成长。克服山区学校办学条件限制,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想方设法减少农村贫困学生辍学,为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出了努力。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木合亚提・孜亚汗,男,哈萨克族,41岁,新疆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寄宿制学校小学一级教师。一直耕耘在边远贫困地区教育第一线。担任班主任15年,学生都是牧区的孩子,缺少照管,他在生活上像父母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照料他们,主动为家庭困难的孩子捐款捐物。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地制宜,自制教具,改革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积极实践新课程标准,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教学成绩突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汤建钢,男,汉族,51岁,中共党员,伊犁师范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扎根边疆教育近30年,无怨无悔。作为学科带头人,主动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多门基础课、专业课授课任务,强调“宽基础、厚专业”的教学思路,注重对学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主持的《近世代数》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关心青年教师,特别是少数民族青年教师的成长,注重加强团队建设。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自治区第二届高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吐提姑丽・依地力斯,女,维吾尔族,49岁,中共党员,新疆伽师县英买里乡中学一级教师。用新课程标准统领教学,汉语课独具特色,带头进行教学改革,突破难点,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断提高。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经常利用节假日对汉语水平低的教师进行辅导。担任班主任多年,经常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给予特殊的关爱,“勤和爱”体现了她的工作特色。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曹连莆,男,汉族,71岁,中共党员,石河子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兵团教科战线上拼搏了近50年,总结出了“三式育人”经验,即:“大水浇灌式”―――利用一切机会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学生辨明大是大非;“雨露滋润式”―――在课堂内外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整枝打杈式”―――严格要求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教书育人成绩突出。主持的麦类育种科研先后引育成功新品种21个,育成品种的推广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5亿多元。曾获高校教学名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达芳,女,汉族,54岁,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一牧场中心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30多年来,扎根在偏远艰苦的边疆小学从教。2001年担任校长后,针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多的现状,从教学和社会需要出发,率先进行了“双语”教学试点,即学校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同时开设维语教学,并身体力行,亲自带班,全校呈现出师生一起学汉语的场面。双语教学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团结起到积极作用。还抓住民族团结教育这条主线,定期与周边学校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兵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徐波,男,汉族,46岁,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从教29年来,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为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舍得在备课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特点,上好每一节课,教学成绩突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参加了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试验课题研究等多项国家级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兵团优秀教研员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