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将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改革和发展的主线。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意义,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人力资源形成“两大群体”
在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同时,也要更加关注留守农民的教育培养问题,要通过“两大群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促进城乡劳动力合理配置,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统筹城乡发展。
第一,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工就业水平及优化农民工就业结构,从而增加农民工收入,改善农民工生活条件。培训应突出实用性、实效性,长期性,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同时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其次,统筹城乡市场,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对农村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消除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民工自我开发的积极性。最后,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由企业负担的工伤保险制度。用人单位应遵守保险的普遍性原则为农民工全部办理工伤保险,政府则承担制度设计和依法强制执行的责任。同时要重视职业病防治和农民工健康服务。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落实以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
第二,加强农村留守农民群体的人力资源开发。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主体是农民,主导在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要健全投入机制,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以政府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要健全激励机制,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奖项,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施奖励,发挥人才资源作用;取消各种有形和无形的限制,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于农业发展,真正把人才引到农业教育、生产的第一线,健全农村人才回流机制;开展农民“创业明星”、“技术能手”、“杰出青年”等评选表彰活动,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要健全考核机制,建立专门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本地区人力资源规划,把培训农民的数量和质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效果、农村实用人才的增量等纳入考核。其次,统筹城乡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农村教育包括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落实科教兴农方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关键,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要重视农村妇女的教育。必须经常对农村妇女进行科技知识教育、保健及农村家政方面的教育。此外,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着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再次,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向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倾斜。针对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和各地区实际做好规划,分步实施,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