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锹加胶鞋,义务加觉悟
和其他地方不同,在右玉有一种工具卖得最好,铁锹。有一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祥说,右玉能够60年植树不止,主要是得益于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在右玉一辈辈地传承下来。右玉很多干部在孩童时期就跟着父母栽树、抬水、拾树枝;上学以后,在老师的引领下植树;参加工作后,依然年年如此。一到植树季节,都自觉自愿地全部出动,不讲条件,不计报酬。许多干部在办公室放着一把铁锹和一双胶鞋。人人挖坑、年年植树已成为为官的必修课、做人的修身路。
在右玉,当干部必须得吃苦。不吃苦就不是好干部,不吃苦群众就不认可你。干部们早已习惯了脚踏一双胶鞋、手握一把铁锹、与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的野外生活。
曹满荣,县党史办主任,下身残疾,又身患癌症。每年一到植树时,他都忍着病痛带领单位的同志们一道上山挖坑植树。有的地方地势较陡,老曹就跪在地上,一点一点地刨。一来二去,老曹的手上打起了血泡,膝盖跪得红肿。几十年来,老曹坚持不懈,种树不止。群众风趣地称赞:“曹满荣站不稳,可栽得树长得直。”
县农业局局长王旭东上任后承担了治理滨河公园的重任。在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他带领全局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光挖草根就达144车。还用自己和亲戚朋友的房本,以个人名义承担风险,从银行抵押贷款30万元,购回了苗木,建起10座花卉大棚,硬是把一片污水横流的乱河滩治理成了风景秀丽的城郊公园。
去年秋季,全县干部群众不到一个月平整土地10万亩,挖坑300万个。今年春季,在大地还没有完全解冻时,消一层,挖一层,补挖树坑100多万个,栽植各类苗木400多万株,人均40多株,相当于近三年植树造林的总和。
有人为右玉干部算过这样一笔账:近20年,全县干部义务绿化投入和植树捐款人均1万多元。
右玉是国家级贫困县,干部的工资不高,为什么能作出如此奉献?县委书记陈小洪说,右玉60年植树造林,靠着一张铁锹两只手,形成了苦干加实干、义务加觉悟、镢头加窝头的优良传统。在潜移默化中,干部们已形成了一种习惯和自觉。
“幸有我来山不孤”
在右玉建起的绿色纪念碑上,记者看到了上百人的名单,他们是右玉60年来涌现出的造林功臣。他们有的是共产党员,有的是国家干部,有的是普通群众。其中,也有默默无闻含笑而去的英雄。
复员军人王俊,1973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84年积劳成疾,病逝在绿化途中。在他担任村支部书记的12年中,先后营建了1500亩大树林,补植零星树木3万多株,绿化道路4条共35公里,封沟5条,治理面积达450亩。
王占峰,是牛心乡老墙框村人,1983年,放弃在大同经营的旅馆,回村承包了荒无人烟的石跑沟开始植树造林。他抛妻别子,只身一人扎进荒山沟,在山坡上盖了一间小房子,搬来了锅碗瓢盆,安起了家。这一住就是20多年。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拉下了十几万元外债,女儿一度休学,妻子闹过离婚,可王占峰没有退缩。他对记者说:有了树,就有了绿色,就不再起尘扬沙。这是儿孙们的“绿色银行”。
老干部韩祥是杀虎口马营河村人,自小戴着红领巾跟着父辈们植树。1998年县里号召个人承包治理荒山荒沟。他在全县老干部中第一个积极回乡承包了水磨沟。10年来,老韩身上总带着两件家什,树铲、树剪,这儿捅一捅,那儿剪一剪。有人出600万元想买他的林子,老韩不卖。他说:“植了一辈子树,自己和树已经离不开了,树能听懂我的话。”如今,水磨沟变成滴翠沟,两鬓斑白的老韩自豪地吟唱:“幸有我来山不孤。”
张沁文,上海人,1958年从南京林业大学毕业来到右玉,当时才28岁。爱人由于无法适应右玉的气候,被迫返回上海。留下来的张沁文被右玉人民绿化山河的精神所感染,克服思乡之苦,从技术员到林业局副局长,一干就是18年。18年里,过着单身生活的他常年奔波在荒山野岭里,他第一次让右玉人知道了什么是固氮、根系发育等新名词,为右玉科学种树、提高成活率立下汗马功劳。
余晓兰,云南省开远市人。1989年随退伍转业的丈夫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到偏僻的右玉南崔家窑村。她和丈夫承包了4000亩荒山。每天要往山上挑40担水。她累病了,回云南老家养病,妈妈一看她骨瘦如柴,心疼地哭了。就在她犹豫不定时,当时的县长赵向东,代表右玉县委政府给她寄来1500元慰问金,其中500元是赵县长自己掏的。
备受感动的余晓兰返回右玉,几年来栽下5万多株杨树、果树、杏树,600亩沙棘、柠条,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生态建设园区。余晓兰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全国劳动模范,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发扬光大的右玉精神
右玉的每一棵树,都有一个故事。她发芽抽枝勃发成长,同时也孕育成长为一种精神。右玉的绿不是大自然赐予的,也不是拿钱买来的,而是靠艰苦奋斗、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右玉精神干出来的。
几十年绿色创业磨练出的右玉精神,今天已经渗透到右玉的方方面面。领导在一线指挥,力量在一线凝聚,干部在一线历练,组织在一线考察,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
右玉是个财政穷县、贫困小县,花大钱办大事,这在右玉是行不通的。县城安装路灯时,县政府派出五名干部专程赶到江苏扬州,转遍了所有的路灯工业园区。当地企业老板请吃饭不去,给回扣不要,最后选定了一家既不请吃饭又不送礼、扬州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办的企业,节约资金近200万元。
县旅游局承担了杀虎口古关和城墙修复工程。市场行情仿古城砖连运费每块价格是2.8元。为了节约资金,干部职工就自己动手挖了六座砖窑,从代县请来师傅指导烧砖,结果每块砖成本降了1.2元,节约资金100多万元,而且质量还相当不错。
2003年,在全县财政收入仅有3000万元的情况下,右玉实施村通水泥路工程。资金短、任务重、时间紧,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发挥“一张铁锹两只手,觉悟加义务”的穷不倒精神,条件不足精神补、资金不足干劲补、白天不足晚上补、机械不足人力补,夜以继日,苦干实干,仅用100天时间就完成了360公里的村通水泥路任务。其他许多地方水泥路的造价都在每公里10多万元以上,而右玉始终控制在8万元以下。由于“抠门”,搞工程的几乎没有一个能与右玉的领导干部处成好朋友的。
从乡干部到县政协主席,全程参加了右玉绿化各个战役的王德功老人说:“右玉的绿,给右玉人民留下了丰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领导和群众的合力,形成了千万人的合力。右玉改天换地,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又促进了干群和谐。而干群和谐,产生的合力将越来越大,事业也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