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看流派 看翻译 看图片

2010-08-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世琦 我有话说

捧读吴福辉先生新著《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收获多多,喜不自胜。

在该书问世前,坊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已有多种,其中有不少精品之作。与已出的诸多版本比较,这是一部处处见新、见“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又是一部最见个性的文学史。

首先,是其内容的格外丰富。从

流派来看,在此前出版的多种现代文学史都程度不同地突出左翼文学的地位和影响,而对其他流派如自由主义文学、京派、海派、市民文学、通俗文学等等缺少应有的评价。而吴著将不同流派平等对待,尽量按照文学原生态来描述现代文学的生成、发展、传播的历史进程。于是,我们看到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得到评价,胡适单人照片上了两幅,手稿一幅。而长期被轻视、漠视、歧视的鸳鸯蝴蝶派、新感觉派、市民文学、武侠文学、言情文学等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刘云若、平江不肖生(向恺然)、施蛰存、张资平、刘呐鸥、穆时英、苏青、徐?等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得到了应有的评价,上了照片或书影。而因为与鲁迅争论或交恶长期被作为反面教员的梁实秋、陈西滢也以其文学成就得到应有的评价。

从文体来看,以往一直受重视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特别是话剧等几大块照例给予应有的位置,吴著中第一次对文艺理论评论、翻译文学、电影文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分量。笔者认为作者敏锐地抓住了现代文学史的关键之处。话剧是在新文学萌芽期被引进的新生事物,它给国人带来的思想、艺术上的冲击、刺激、启发都是不可低估的。对翻译文学的高度重视,在笔者有限的阅读中,以往的现代文学史似乎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分量。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正是世界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共同影响的结果,正是域外文学的引进才给原本的中国文学添加了新质,产生了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同于古典文学的现代文学。吴著在全书四章四十节的布局中,第三、第十、第三十节分别以“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文人”、“搭建通向世界文学之桥”、“对外国名家应时的整体的接受”专门介绍了翻译文学的进程、传播及其影响。

从形式来看,吴著高度发挥了插图本的功能。该书的插图不仅有作家照片、书影、手稿,还有作家的故乡、书房,和作家有关的剧场、影院等。可以看出作者非常重视环境对作家的影响,这正是现代版的知人论世。作者还借鉴了其他学者曾经使用过的典型年的手段,在每一章都设有一节“文学大事19某某年版图”,列出本年的文学大事记,让读者一目了然。此外,该书中还有十多种图表,如“五四”前后留学日本、留学欧洲作家表,《阿Q正传主要中外版本和改编本插图本》,抗战时期作家流徙图等等,确实有“一图胜千言”之效,给读者的印象极深。

最后,是该书颇有情致的文字。由于作者是有成就的学者散文作家,又是一人撰写,使该书比起现有的现代文学史在文字上超越同侪。以笔者的一孔之见,吴著颇得《史记》、《世说新语》之神韵,文字灵动,娓娓道来,有大家气象,给读者的印象很深,也很舒服,摆脱了一般史学书的枯燥、板滞,到目前为止可能是最好读的一部现代文学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