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是欧洲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每5个意大利人中就有一人的年龄达到或超过65岁,而8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达到该国总人口的5%。据预测,2020年意大利65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000万。而到2050年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意大利总人口的45%,届时意大利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老人国”
推迟退休应对老龄化
意大利政府对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重视,近些年通过提高退休年龄、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经济增长和养老体制可持续性等方面带来的冲击,同时不断完善和发展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社会服务产业和公共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应付日渐庞大的退休金开支,意大利政府2004年通过法案,规定从2008年起,男性职工必须在工龄达到35年、年龄满60岁,或者工龄满40年的情况下才能退休。到2010年,男性的最低退休年龄将提高到61岁,2014年将提高到62岁。与此同时,政府还采取措施鼓励职工晚退休,给那些到了退休年龄而又决定继续工作的职工加薪,加薪比例为其收入的32.7%,在此期间职工还可以少缴退休保险费。在当前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提高退休年龄更是成为意大利政府削减赤字的优先选择。意大利政府前不久宣布,女性公务员的退休年龄将从61岁大幅提升至65岁,与男性公务员的退休年龄相同。
意大利的全国卫生保健系统实行的是公共医疗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项目十分齐全,包括家庭保健服务、看护服务、康复服务、咨询服务等。为了优化医疗资源、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卫生保健体系带来的冲击,意大利政府2005年颁布了新的国家卫生计划,调整了该国医药行业的结构与发展方向,对一些老年人常见疾病的治疗领域给予优先关注。
退而不休的“新老年”
即使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以后,许多意大利老人仍然自愿选择“退而不休”的生活,他们不愿意坐在家中清闲地安享晚年,而是坚持参与工作,积极活跃在社会舞台上的各个角落。许多意大利社会学家因此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只有年过76岁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61岁至76岁这一年龄层的群体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看都不能算作老年人,而应被称为“新老年”。
意大利的“新老年”一族大多充满活力、不甘寂寞,乐于接受社会新鲜事物,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老去。据一项调查显示,意大利98%的“新老年”认为自己的人生并未步入晚年,前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记者认识的一位在汽车保险公司工作的名叫罗伯托的老人,今年已经94岁了,还时不时地自己开着汽车到公司上班,思维和谈吐同年轻人一样清晰。罗伯托的故事虽然有些传奇色彩,却不失为意大利老年人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
看重年龄和资历的社会传统,为意大利“新老年”的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据统计,近几年意大利就业总人数中,五分之一以上都是50岁至64岁工作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在许多人看来,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要比一个二十岁出头嘴上无毛的年轻人办事更令人信服。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雇佣双方愿意,过了退休年龄想继续工作都不成问题。大部分选择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新老年”仍然从事自己以前的行业,还有些人则大胆尝试过去从未经历过的全新事业,重圆自己年轻时没有机会实现的梦想。那些不在固定岗位发挥余热的人,则大多热衷于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继续书写着多彩的人生。
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
热爱生活和享受生活是每个意大利人的特点,“新老年”同样也不例外,甚至同年轻人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注重保养、追求舒适,喜欢高品质的现代消费。“新老年”大多有着较为丰厚的储蓄和稳定的养老金。凭借着较强的经济实力,“新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其他年龄层相比毫不逊色,平均消费额与中年人、青年人群体基本持平。在美化生活环境、穿衣打扮、外出旅游等方面,“新老年”是最肯花钱的,其消费额占了意大利全国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二。
虽然这听起来有些难以置信,但只要留意一下过往的人群就会发现,衣着上最讲究的往往是那些老年人。名贵的首饰、高档的服装、考究的皮鞋,意大利老人从头到脚都不含糊。那些在名牌时装专卖店里徘徊的身影,有不少都是意大利的“新老年”。一掷千金为自己买一套“杰尼亚”西服套装,在他们眼中可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意大利街头大大小小的旅行社里,兴致勃勃地和接待人员讨论旅游计划的,也几乎都是那些头发花白的“新老年”。
不少精明的商家看到了“新老年”群体强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潜力,开发出各种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产品。针对老年人穿衣风格和审美眼光推出的服装品牌,价格一点儿不比其他的时装便宜;手机厂商则不失时机地推出了适用于老年人的简易手机,每一个按键都设计得非常醒目,还特别设有5个快捷键,以方便那些记忆有困难的老人。这些产品尽管有的还不是十分成熟,投放到市场后反响也褒贬不一,但却至少表明,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这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社会经济走向。
(本报罗马8月12日电)